荔枝莊地貌精選

位於赤門海峽南岸的荔枝莊,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份,它有極奇罕見的地質資源,早在地質公園成立以前,已於1985年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從荔枝莊碼頭往西面走,短短500米的小石灘包含多種岩石︰沉凝灰岩、粗粒晶屑凝灰岩及斑狀流紋岩等。除岩石種類繁多,石灘上亦有特別且複雜的地貌如滑塌摺曲、微斷層及重荷模等,其地質價值絕對不能小覷!下文為大家精選幾個有趣地貌,稍作介紹。

火山噴發沉積岩 — 沉凝灰岩

荔枝莊的岩石形成於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時期(1.5億年至1.2億年前),經歷火山爆發、火山歇息期及再次火山爆發。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火山灰和碎屑,冷卻後形成凝灰岩。

在火山歇息期間,火山灰混合沙泥或河流搬運物,被帶至附近的火山口湖或蓄水盆地沉積,形成沉凝灰岩。正常的沉積岩是由陸地上的岩石受風、流水及海浪等侵蝕後,化成碎屑,被搬運至湖泊內堆積、固結和石化而成。沉凝灰岩泛指岩石中火山碎屑物的含量大於正常沉積物,其形成過程與沉積岩一樣,只是在沉積過程中摻雜了火山碎屑物或火山灰。

荔枝莊的沉凝灰岩種類很多,按沉積物大小區分有凝灰質砂岩、粉砂岩、礫岩及泥岩等。當中,猶如被人用炭筆在灰白的砂岩上畫上線條的凝灰質砂岩和灰黑色的泥岩,在別處十分少見。

層理分明的凝灰質砂岩。
灰黑色的泥岩。
大型滑塌摺曲VS微型斷層

荔枝莊另一個令人驚嘆的景觀,是地上的大弧型,這是由滑塌造成的大型摺曲作用。湖泊的沉積物中,一些沉積在湖底,一些則沉積在淺水區。沉積物未完全固化時遇上地殼運動引起的地震,強烈的震動使淺水區的沉積物滑塌至湖底,並摺曲起來。地震過後,沉積物繼續堆積在滑塌摺曲之上,使這大型滑塌摺曲得以好好保存。在它上下方的層理仍然保持平行,因此地質學家推斷它由滑塌產生,而非由地殼運動的擠壓力造成。

大型滑塌摺曲。

除了宏觀角度看大型摺曲作用,我們也能從微觀角度,看石頭上的小型斷層。細心觀看石頭,會發現岩石上本來連續的層理線條突然斷開,兩側的岩塊沿斷裂面發生顯著的位置移動,這種岩石位移稱為斷層。當地殼運動所產生的壓力,大於岩石的承受力時,岩石便會斷開,形成斷層。

微斷層。

部份斷層形成時,沉積物仍未固化,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沉積物隨斷裂面移動的痕跡(下圖紅色箭咀示)。

未固化下形成的微斷層。(紅色箭咀示)
軟沉積物變形構造

在荔枝莊,我們亦可找到重荷模這特別的軟沉積物變形構造。當泥質層仍未固化並處於水份飽和的狀態,上方堆上密度較高的砂質層時,砂會沉向泥質層,穿透下方的層理,形成圓丘狀或瘤狀突起的重荷模。在重荷模附近的泥質層則會變形,跟隨重荷模往下沉,我們能從固化後的岩石窺探當時的情況。

下沉的重荷模。

荔枝莊的地質極為精彩,從大規模的地貌到微型的岩石構造都可盡收眼底,絕對不能只有我看見!上文所提及的,只是它複雜而豐富的地貌的一小部份。這片500米的石灘確實值得大家花一天時間慢慢欣賞,說不定你還能找到新的植物化石呢!

原刊於《風火山林》第31期 2020年8月21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