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蛋黃漸漸由獅子山前方的畢架山旁邊緩緩落下,維港的浪濤泛起一片金黃。山下九龍燈火漸起,這個山頭、這個城市,同樣既熟悉,又陌生。甚麼是獅子山精神?當奮鬥故事不再,人情味被大城市的繁華沖淡,我們對「香港故事」都欠缺共鳴。風火山林先後五次踏足獅山,這個博大精深的山系令人嘆為觀止。由山頂高處重新欣賞這個小城,令人反思人與城的關係。所謂「香港故事」,可能只是關於你我的一些小事。
- 你我他同登獅山 靜看我家
雄獅巍峨屹立於九龍的山岡之上,氣勢磅礡,獅頭「金銀銅牆」更是攀石勝地。雖然獅山看似難行,但其實要登頂一點也不難。頂登主要有南北兩條路線。
(1) 南線:可以由黃大仙出發,經沙田坳,沿麥理浩徑第五段,進入獅子山郊野公園。先過雞胸山,山徑就會繞獅子山北面,來到攻頂路口,由此攻頂,有「500級樓梯」之說,沒有仔細數過,總之就是樓梯大戰。一登頂,就見到495米牌一個,這裏就是獅尾了。輕輕鬆鬆於頂峰山脊上行走,一次遊遍獅頭、獅背、獅尾。在獅頭的懸崖牌後面,才是獅頭。由獅頭落山,經回歸紀念亭,很快就到樂富天馬苑,當然由此出發登頂就更快。
(2) 北線:由大圍紅梅谷自然教育徑出發,不一會就接入衛奕信徑第五段,由此攻頂,可以先遊著名的望夫石,再到回歸亭,由獅頭方向登頂。登頂路線不難,適合一家大細、遊客前往。其實,路經獅子山的麥理浩徑及 (3) 衛奕信徑都不經山頂,遊獅子山又何必登頂?欣賞獅子山北坡的翠綠山麓,又是另一番境色。行山和生活都是一種選擇,走適合自己的路,才最快樂。

- 不只努力向上爬 更要停步
獅山北面是綠油油的一片山坡,所以適合挑戰的險脊都集中在南面,主要有三大險脊,惟山路險要初哥不宜。
(1) 獅尾脊:本年6月風火山林就由黃大仙法藏寺後面的小路登獅尾脊,途經著名的天梯石。走到中段,就見到傻人塔的遺跡,傳聞是60年代由行山友興建的石塔。獅尾脊的終點就是山頂獅尾危險牌後面。
(2) 石馬脊:石馬脊就在獅尾脊的旁邊,同是經法藏寺出發,轉入石礦場,由此上山會經過一塊似馬臉的大石,就是有名的石馬,之後會在傻人塔接入獅尾脊。石馬脊旁還有石馬內脊,但較少人留意。
(3) 獅肚脊:由翠竹花園出發,會經過雄獅拉屎石上山,在獅子的肚皮上,有一片大石壁,就是大坡板,山友可以考慮攀大坡板登頂。
作為香港跌死最多人的獅子山,三大險脊均沿懸崖而走,隨時會拿你命,但正因夠險,令不少人嚮往征服。其實所謂征服只是登頂,山本身並沒有輸甚麼,但人如果輸,就可能會喪命。努力向上爬,並不是全部,更要是懂得停步。要征服山峰,先要戰勝自大和驕傲的心。

原刊於《風火山林月刊》第二期 2014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