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登富士】 雨中登富士

山野攝影師AM@山中遊子
登山原因:受日本卡通啟發
登山歷程:2013年4人須走線(賞森林路線)
登富士山次數:1次

問:富士山有何吸引力?

答:在我心目中,日本由卡通片及富士山組成,小時候便把這座山植入腦袋,成為記憶一部份,登上富士山亦成為我的夢想。

我登過不少外國的山峰,富士山仍是我的最愛,令我明白有時觀賞山峰時,不一定登上它,因為距離太近看不見全貌。保持距離,懷着敬畏又好奇的心欣賞,又是另一番感受。

問:如何搜集登山資料?

答:參考台灣「背包客棧」論壇,也曾借閱朋友的日文書籍。

問:有何深刻經歷?

答:我跟幾位朋友同行,抵達日本後,原定先睡一晚機場,翌日坐開往御殿場的高速巴士,到達須走線登山口,可惜行李意外滯留在香港,趕不及坐巴士,又怕預訂的山屋會介意,於是豪花2萬円乘新幹線。到達御殿場後看到彩虹,朋友建議乘的士於晚上登山,但雨仍在下,最後我們還是在附近留宿一晚。

一覺醒來,天氣超級好,未出發已有點感動。我們在2013年9月3日上午9時15分登山,富士山仍處於封山期,但登山客還不少,只是沿路可見大量警告牌。

我和朋友的背包重量都超過27公斤,瀕臨負重地獄邊緣,沒有怎麼拍照。我帶了3部相機,分別是Canon 6D+24mm F/1.4,Hasselblad Xpan及Polaroid Land Camera 180。

在八合目,我與朋友終於發生了第一次分歧,朋友有輕微高山反應,負重過多支撐不住,提議在這裏的山屋留宿,而我覺得昨晚已經沒有到八合五勺的御來光館,再失約可能影響香港人形象,況且只要多走半小時就到。當時我脾氣有點大,感到很抱歉。最後我們終於在晚上8時30分到達御來光館,足足用了11小時。旅客都睡了,我連忙向員工道歉,他說昨天天氣惡劣,不上山也是明智,我總算放下心頭大石。

大約凌晨1時,登山客忙着整理裝備攻頂看日出,而有人群恐懼症的我,繼續倒頭大睡,打算先在山屋外看日出。早上4時朋友拍醒我,我第一次看到這樣壯觀及浩瀚的雲海日出,畢生難忘。

大約早上5時,天氣開始轉差,員工格外開恩,准許我們暫存大背包。我們只帶必要的東西攻頂,速去速回。

我們大約7時15分出發,沿途大風大雨,氣溫只有零下6度,我們全身一件防水裝備都沒有,很快就全身濕透,雨打在手背及臉上是痛的,45分鐘後終於到達十合目,我立即衝進一間山屋。喝熱巧克力後,身體暖和了不少。之後我們往劍峰進發,沿途只見4個身影被暴風吹得東歪西倒,走了半小時,我們問一名日本大叔:「這裏就是劍峰嗎?」他說:「是。」然後就消失在濃霧之中。

雖踏上日本最高點,但我們沒有閒情逸致欣賞風景,拍個大合照後就速速下山,拍第三張照後,相機就被雨水打壞,不能操作,負責拍照的我,只能有張劍峰頂上的背影照片。

問:會否計劃再登富士?

答:2020年有計劃過2月至4月冬攀富士,因為對富士山的印象,一直都是雪山。雖然知道山下的景色較美,但覺得要冬季登一次頂才圓滿。

AM社交媒體:
山中遊子Instagram:yamanaka_yuko
AM Instagram:amountaineer

— – – — – — –

註:《賞登富士》系列共6篇文章,原為2022年《賞登富士》展覽內容。當時因疫情影響,大家難以出國,於是策展人小琳舉辦此展覽,收集了6個港人登富士山的故事,讓想念富士山的人止癢,也讓有意登山的人作參考之用。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