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為瘰螈辦展覽    「一生螈命」博盡無悔

香港的生態展覽少,以單一物種作為展覽主題的更少。香港生態攝影師及影片製作人馮漢城(阿城) ,拍攝過香港鳥類、魚類及昆蟲等本地生態紀錄片;他也是展覽「一生螈命」的策展人,是次展覽以香港瘰螈為主題,探視牠的一生。近日阿城更為展覽籌集經費,發起目標約為40萬元的眾籌。他希望透過呈現香港瘰螈在野外的生活及正面對的威脅,引起大眾關注野生動物的保育情況。他坦言,無論是否能達成眾籌目標,這場展覽都會照辦,更說「最多自己包底」。他為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毫不介意出錢出力,比起金錢本身,他更看重的,是用金錢換來的價值。他説:「我覺得錢應該用喺支持、實踐自己理念嘅地方,咁先有意思。」

記者、攝影:Iris Wong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瘰螈,是一種以香港為名,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內被評為近危的本地原生物種。(郭子祈攝。)

「一生螈命」展覽的眾籌已開始近十天,至今共籌得約30%金額。但阿城坦言,無論眾籌是否成功,展覽已確定會於來年4月中旬,在深水埗大南街的藝術展覽空間Parallel Space進行。這是一場屬於香港瘰螈的展覽,數位生態藝術創作者首次聯乘合作,以畫作、攝影、紀錄短片及裝置藝術,探索香港瘰螈的生命歷程,窺探牠的日常生活,經歷牠所處的險境,並回應相關的保育議題,是首個以單一物種為題的展覽。展覽名稱中的「螈」正是取自香港瘰螈,是一種以香港為名,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內被評為近危的本地原生物種。選擇以不甚著名的物種作展覽的唯一主角,原來也是阿城經各種考量後作出的決定。 他認為人類難以與野生動物建立感情,是因為我們沒有途徑可以接觸牠們,甚至如朋友一樣與牠們玩耍。因此,他希望能透過展覽,提供一個途徑讓大眾認識野生動物,他說:「大家都知香港有好多生物㗎啦,但有時真係唔夠Focus。點解香港人仲未係好認識到啲生物, 就係冇一啲內容令你深入咁認識一種。」比起對每個物種只有少量認識,他認為公眾若能深入認識一種生物,從中獲得的感受會更多,但要把野生動物帶到大眾的眼中並不容易,因為要深入認識,就需要有題材、有具體的故事,動物又要有得意的外貌才具吸引力,他認為香港瘰螈正好切合這些條件。

香港生態攝影師及影片製作人馮漢城(阿城)正在河邊觀察香港瘰螈。

於飛鵝山道親睹過百路殺

「作為一個生態攝影師,我覺得最令人遺憾嘅事係,當你同你嘅攝影對象,即係一啲生物建立咗感情之後,佢嘅生命轉眼間被奪去。唔係講梗佢自然死亡,而係被人為因素奪走生命。」觸動阿城為香港瘰螈辦展覽,居然是由一場震撼的死亡開始。他憶述他跟隨網上的資訊,於去年4月數次親身到飛鵝山道進行視察,親眼目擊上百尾香港瘰螈被車輛輾斃,他形容:「喺嗰度香港瘰螈嘅Roadkill密度係超高,間唔時會有啲蛇,但比例可能係每五十條瘰螈會有一條蛇,或者五十條瘰螈,至有一隻其他青蛙,所以個密度之高係有令我驚訝。」原來香港瘰螈的卵和幼體在淡水溪流中成長後,到成年後會隨季節遷棲於林地與溪流之間,由於該處附近為牠們自然分佈的地方,加上飛鵝山上車道繁忙,以致成為牠們被路殺的黑點。展覽中着重呈現牠們在大自然中獨特且完整的生命週期,及如何因人類的影響而被中斷,把「生」與「死」的對比以視覺效果呈現,讓觀者可藉此反思人類與野生動物的關係。他認為生死是野生動物,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課題,他相信,當公眾能目擊野生動物原來正經歷如此大規模的屠殺時,也能從震撼中得到一些啟發和感受。

阿城去年4月數次親身到飛鵝山道進行視察,親眼目擊上百尾香港瘰螈被車輛輾斃。(馮漢城攝。)

馮漢城一直很關注野生動物的福祉,希望能透過他的作品,令更多人知道野生動物正面臨的威脅,最終目的,是希望能改善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每次記者問及有關香港瘰螈路殺的資訊時,他都不願意給予肯定的答案,他說:「 因為而家我有好多問題都係戴頭盔,例如你講香港瘰螈路殺嘅情況如何,其實都係冇人知,所以要靠有多啲嘅科學數據先至可以做到成件事,跟住先可以再諗吓點樣解決。」他深知整個過程是很漫長,而藝術展覽就可以開始第一步,讓公眾認識香港瘰螈。因此,他期望在募集足夠資金後,能啟動由嶺南大學策劃的香港瘰螈路殺科學研究,在漫長的保育路上繼續前進。根據眾籌網頁資料,當眾籌額達39萬元時,就會啟動相關的科學研究。

是次眾籌所籌集的資金,除了支持展覽外,還為香港瘰螈路殺科學研究集資。(郭子祈攝。)

眾籌探問公眾是否認同

阿城最初嘗試為展覽申請資助,可惜並未成功,但為何最終選擇以眾籌集資?阿城自嘲是是基於一個不現實的想法:「 我覺得俾啲錢去支持理念同你相近嘅嘢係好值得嘅……錢,呢個世界唔係冇,係可以集合到出嚟,使喺一個應該使嘅地方。我覺得我做緊嘅嘢係做到呢件事。」雖然參與眾籌會有紀念品,例如明信片及帆布袋等,但他深明,小禮物並不能吸引公眾「課金」,眾籌也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代表公眾是否認同這個展覽背後的價值。

阿城並不是滿懷信心才開始眾籌,而是他希望以嘗試的方法來探問世界。他說:「其實搞呢壇嘢,我都質疑咗自己好多次,經常都徘徊喺一個正面樂觀:『Okay嘅!冇問題嘅!』;同埋悲觀:『 唔得呀,邊有人睬我呀 ?』嘅狀態。因為我都唔係好知呢個世界係點……但就係要透過實踐先可能知道『原來都有人支持呢件事嘅!』,唔做就唔會知答案。」

阿城說,是次展覽對他來說也是個新體驗。

單一物種的專題展覽對公眾來說是新鮮事,即使對作為「生態人」的阿城來說也是新挑戰。「我知呢個真係唔容易,咁但係既然我哋好似掹車邊做到,就不如試吓攞出嚟俾人睇吓, 咁應該會係一個新嘅體驗嚟……不過我眼神係唔堅定嘅,但我不嬲都係咁,但我會做囉,就算唔堅定都好。所以今晚都係繼續出吓Post叫人支持吓,宣傳吓,做啲應該要做嘅事啦。」所謂一生懸命,日文原意是用盡全力做好一件事;展覽「一生螈命」,不但講述香港瘰螈的一生,也正好用來形容阿城為野生動物的付出。

展覽資訊:
一生螈命 – 生態影像藝術展 Life (cycle) of the Hong Kong Newt
地點:Parallel Space, 深水埗大南街 202 號 
地點: Parallel Space, 202 Tai Nan Street, Sham Shui Po 
日期 Date:5 April 2024 – 14 April 2024
時間 Time:12nn – 7pm
策劃 Curation|馮漢城 Fung Hon Shing

參展藝術家 Participating Artist|揭紫琪 Nicole Kit 馮漢城 Fung Hon Shing 郭子祈 James Kwok 黃遂心 Daphne Wong
展覽設計 Exhibition Design |關朗曦 Matthew Kwan
標本製作 Specimens production|馮漢城 Fung Hon Shing 葉泳茵 Gena Yip
學術顧問 Academic advisor|劉彥芹 Dr. Anthony Lau
宣傳片及紀錄片製作 Promotion video and documentary production| Frigatefilms
翻譯 Translation|黃遂心 Daphne Wong
主視覺設計 Key visual design|洪忠傑 Kensa Hung
紀念品設計 Merchandise design|黃寶婷 Kimberly Wong

眾籌網頁: https://www.indiegogo.com/projects/life-cycle-of-the-hong-kong-newt–2#/

日期:2023年12月23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