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科技城殺入國際級濕地 瀕危雀鳥勢失棲地

「新田科技城」是《北部都會區發展》首個佔用逾百公頃的國際級濕地大型發展項目,工程預計最快會在 2024 年第四季開始進行,即將被填平的新田魚塘濕地面積之大,不僅接近一個馬灣,更屬瀕危候鳥的重要棲息地。香港觀鳥會敦促政府撤回填塘方案,勿損大灣區僅存最完整的沿海濕地系統。

記:Iris Wong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和榮譽會長林超英,於本月上旬帶領記者親身考察新田,其中更包括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的棲息地。余日東表示,2023年初在新田的降水魚塘中,發現多達 78 隻黑臉琵鷺在覓食,數量佔全港近三成,更佔全球種群 1%以上,符合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的條件,足證新田魚塘的生態價值。他指出:「明年新田科技城工程一旦開展,將會切斷黑臉琵鷺等候鳥在大灣區僅存最完整的度冬濕地,威脅全球候鳥族群的安全。」

2023年初在新田的降水魚塘中,發現多達 78 隻黑臉琵鷺在覓食。(相片提供:香港觀鳥會)
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表示,2023年初在新田的降水魚塘中,發現多達 78 隻黑臉琵鷺在覓食。

根據香港觀鳥會的雀鳥記錄,填塘範圍的生物多樣性豐富,單單雀鳥物種數量已達 205 種,佔全港三分之一鳥種。當中有 117 種為具保育級別物種,其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全球瀕危及近危物種達 19 種,如極度瀕危青頭潛鴨、極度瀕危黃鵐及瀕危黑臉琵鷺等,當中不乏國家級保護動物,被列為國家一級或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達 33 種,如白肩鵰、烏鵰和禿鷲;被列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達 25 種,例如紅腹濱鷸及遠東葦鶯。香港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指出,新方案選擇在濕地上興建科技園,牴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國策,與十四五規劃指明的「整治修復濱海濕地2萬公頃」背道而馳。他形容新方案「完全不合格,必須撤回」,並呼籲當局勿「假傳聖旨」,假借「創科」及「國家」之名,大肆破壞國際級濕地。

(相片提供:香港觀鳥會)
香港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形容新方案「完全不合格,必須撤回」。

環評後大改工程規模逾倍

香港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批評,局方在通過環評程序後才大幅增加工程規模達一倍之多,又涉及在原來沒有觸及的濕地保育區和鷺鳥繁殖重地等生態敏感地區進行發展,卻堅持沿用舊環評研究概要,未有重新提交環評申請;由公佈新工程範圍至動工更相隔僅僅 17 個月,未給予足夠時間讓公眾就新方案的項目簡介提出意見。黃雪媚認為此做法漠視公眾知情權,有繞過環評程序之嫌,有違程序公義,更擔心會誘發其他項目申請人仿效,在提交項目簡介時隱瞞發展規模,迴避公眾意見。

香港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批評,局方在通過環評程序後才大幅增加工程規模達一倍之多,卻堅持沿用舊環評研究概要。
(香港觀鳥會製圖。)

香港觀鳥會將舉行一系列讓公眾關注新田的公眾活動,如新田魚塘公眾導賞團、「為新田許願」的網站以及放映會等等,詳情請留意香港觀鳥會網站。此外,漁護署正就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展開為期兩個月第二部分公眾參與活動,公眾可於 2024 年 1月 20日或之前,將意見電郵至 wcps_system@afcd.gov.hk 。

香港觀鳥會將舉行一系列讓公眾關注新田的公眾活動。(相片提供:香港觀鳥會)

2023年12月18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