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考察筆記】我在流浮山滴汗水

大家或許聽得多在流浮山滴眼水的故事,不過我在流浮山的經驗,是滴汗水。開始討論這個地方之前,給你三秒時間,你能講出最近流浮山已發展了哪裏嗎?1

攝於淋坑山腰,左方是輞井圍,輞井圍的後山正是「認可殯葬區」,中間連續的魚塘是濕地保育區,也是自然保育區,右邊則是天水圍。

流浮山是我們周不時會前往考察的地方,相比整個后海灣其他濕地,流浮山的濕地可達度,可算是數一數二的高。流浮山鄰近已發展的天水圍,交通較方便,考察前後都容易找到補給之處。若大家想一探香港濕地之美,流浮山可算是入門首選。流浮山一帶有不少小山丘,細心留意的話,你或許會發現這些小山丘的植被數目及茂密程度,不及郊野公園內的山林,更是不少山墳聚集之地。這是由於新界有多達 520 個「認可殯葬區」,讓原居民身故後下葬,而部份「認可殯葬區」2 都劃在該村落的後山範圍,才會造成這種新界的獨有景象。輞井圍一帶亦周不時會有規劃申請,例如在濕地上建丁屋,或住宅改劃申請3

攝於淋坑山腰,左方是輞井圍,輞井圍的後山正是「認可殯葬區」,中間連續的魚塘是濕地保育區,也是自然保育區,右邊則是天水圍。

因為鄰近山墳,植被較為稀疏,但正因如此,這些山頭都是我們考察時的好地方。只要抵得住烈日,登頂後就能把山腳的魚塘及濕地通通都一覽無遺,鄉郊破壞更是無所遁形。

濕地旁擬建捷運 景觀或變天 

作為一直監察鄉郊環境的團體,我們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登上山頭考察及紀錄,不分季節(有需要時,即使是夏日37度都會上山)。當日我們由天水圍天富站出發,經天秀路天橋過河,沿天影路找上淋坑山的入口。沿路爬升坡度不算太大,考察當天剛好有風,倍感秋意。若想簡單散步,登上淋坑山,曬曬太陽,眺望魚塘,也是不錯。

若體力較佳者,就可考慮登上淋坑山,我們就沿山腰轉戰觀音山4。在登頂途中,已可眺望后海灣至西部通道(深圳灣公路大橋)、沿着海岸延伸的紅樹林,還可看到大規模的蠔排,蠔排也是流浮山名物之一。不過這裏的景觀或許會變天,因為上屆政府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及可能在北部都會區興建尖鼻嘴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

圖中左邊為西部通道(深圳灣公路大橋),海中有不少蠔排。


資料來源:《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資料來源:《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值得留意的是,政府的文件當中,我們從標示中可見流浮山尖鼻嘴至白泥一帶,十分緊貼現時濕地公園一帶的濕地。如果政府真的打響如意算盤,這帶的紅樹林、蠔排及雀鳥棲息地,恐怕將會大受影響。特別是鐵路這類基建工程,在工程進行期間,往往會對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完工後,捷運系統後帶來的人類活動,長遠更會對附近環境造成日積月累的負擔。相關的研究將會在2024年出台,大家可留意進一步消息。


資料來源:規劃署網站

中午我們回到天水圍補給後,再出發到盛屋村,下午的目標正是豐樂圍一帶。沿福順街走上曉峰住宅區的末端,就有一條小路能走上丫髻山。沿路上山,就可一直觀賞豐樂圍綿延不絕的大片完整濕地,甚至不需登至丫髻山山頂,已可把美景盡收眼底。

攝於丫髻山,前方是豐樂圍,左邊遠處一字排開的高樓是天水圍。

香港獨有螢火蟲 棲身豐樂圍

較資深的山友,或許會聽過早年豐樂圍的發展項目,豐樂圍毗鄰南生圍,兩者都靠近拉姆薩爾濕地。九十年代至2000年代初,社會熱烈討論發展項目,憂慮會大規模摧毀生態時,長春社及香港昆蟲學會曾到豐樂圍沿河兩邊的紅樹林視察,發現了全球目前只在本港有紀錄的米埔屈翅螢(Pteroptyx maipo)。當時這位環境界新星,在2009年首先在香港濕地公園亮相,2011年6月才正式確立為新品種,當時只知在米埔拉姆薩爾濕地內沿河岸生長的紅樹林找到,生境極為狹窄5

至今該區的發展危機仍未完全瓦解,因此我們間中都會前往該區作恆常監察。希望未來的北都規劃中的濕地保育公園,能把整個豐樂圍完全納入公園範圍,一方面加強保育工作,另一方面令該處能夠完全免於被開發的風險之下。最後我們沿路折返,走回盛屋村,乘74號小巴返回朗屏站,結束一整日的濕地考察。

流浮山考察路線參考
交通:天水圍站轉乘705/706/751輕鐵至天富站

豐樂圍考察路線參考
交通:來回朗屏站轉乘專線小巴74

溫馨提示: 村落是村民居所,途經時請互相尊重。

  1. 答案是天水園,但若干年後洪水橋新發展區落成,最近的已發展區則會是洪水橋。
  2. 新界原居民於山邊殯葬的習俗由來已久。自1983年,政府實施山邊殯葬政策,把總面積約 4,000 公頃(約等於半個香港島的面積)的多幅政府土地,劃為約 520 個「認可殯葬區」,供新界原居民身故後下葬,以維持原居民的傳統權益,以及遏止非原居民於山邊下葬的問題。https://www.ombudsman.hk/wp-content/uploads/2022/07/DI248_Annex_2_C_0.pdf
  3. Y/YL-LFS/13: 把申請地點由《流浮山及尖鼻咀分區計劃大綱圖》上的「綠化地帶」改劃為「住宅(乙類)」地帶,以及由《天水圍分區計劃大綱圖》上的「休憩用地 (1)」地帶改劃為「住宅(乙類)3」地帶及修訂適用於申請地點土地用途地帶的《註釋》https://www.tpb.gov.hk/tc/plan_application/Y_YL-LFS_13.html
  4. 由淋坑山山頂及山腰均可接駁至觀音山,而山頂的路較為明顯,如不熟悉地形,建議由山頂通往觀音山。
  5. 早年長春社有關豐樂圍的文章《急不得的豐樂圍項目》,可於 https://bit.ly/3Qt2jfD 閱覽。

作者: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周藹銓
2023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