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山野新聞回顧

(2023/8/1-2023/8/31)

1. 行山失蹤人士 風雨後尚未尋獲

經本刊記者整理後,8月經傳媒報道的行山意外共10宗,證實不治的個案有4宗,其中兩宗傷者由高處墜下;一宗於山澗中遇溺;一宗於凌晨時份被行山人士發現,懷疑暈倒。

另外,57歲男子甯國良於8月23日獨自行山失蹤,事主曾於8月26日致電家屬,稱身體狀況欠佳及未能站立,電話電量幾近耗盡,未能報告確實位置。除警方、消防及民安隊外,多個民間組織自發搜救,更有行山人士用航拍拍攝大量航空照片,呼籲大眾幫忙尋人。颱風蘇拉過後,繼續有民間組織上山搜索,惟至今仍未尋獲。

據警方資料,甯國良身高約1.65米,體重約50公斤,中等身材,長臉形,黃皮膚及蓄短白髮。他最後露面時戴眼鏡,身穿橙色背心、運動鞋,並攜有一個黑色背囊。如有消息或曾見過他,請致電3661 0321,或電郵至rmpu-ke-2@police.gov.hk,與東九龍總區失蹤人口調查組聯絡;或向任何一間警署提供資訊。

2. 秋冬時節 最多雀鳥窗殺致死

香港野生雀鳥保育關注組於9月3日在Facebook專頁中,發佈該關注組在2022年收到的窗殺(雀鳥撞玻璃致死)雀鳥屍體發現個案的分析結果,並表示現在已進入了窗殺季節。分析結果顯示,在2022年的31宗個案,共涉及99隻雀鳥,最多雀鳥死亡的月份為9月至12月,其中最高峰為11月,共發現超過60隻因窗殺死亡的鳥屍;其次則為12月,共超過20隻,當中最多死亡的鳥種是白頭鵯、栗頸鳳鶥及栗背短腳鵯。關注組認為,這些個案只屬冰山一角,未來會繼續跟進各個窗殺黑點,希望建築物的物業管理公司,能為有窗殺風險的玻璃進行改善工程,如加貼防鳥撞窗貼。

香港觀鳥會亦曾於3月發佈香港鳥撞(鳥撞玻璃)報告,綜合本港去年9月到12月的鳥撞數據,4個月內一共記錄了196隻鳥撞個體,包括179隻死亡、17隻受傷;涉及19個科,38種鳥種,其中7種屬於具保育級別的物種。

香港觀鳥會於3月開始啟用「全球鳥撞地圖」的網上平台,供各地通報鳥撞個案。公眾如發現雀鳥屍體,可致電1823通知漁農自然護理署。根據雀鳥屍體及附近環境,判斷是否與鳥撞有關,並將發現日期、具體位置、涉事雀鳥照片及狀態等資料上傳到該平台。香港觀鳥會指,收集得來的監察數據,長遠可望推動鳥類友善的建築設計,減低城市對雀鳥的傷害。

全球鳥撞地圖:https://birdmapper-flap.hub.arcgis.com/

(圖片來源:香港野生雀鳥保育關注組、香港觀鳥會)

3. UTMB落幕 張敏怡創香港女跑手最佳成績

全球矚目的跑山界盛事,二十周年UTMB (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耐力賽)系列賽已於9月上旬圓滿結束。今屆共有305位香港選手參賽,當中不乏頂尖跑手,包括於本年度贏得兩項100公里越野賽冠軍,人稱戰神的楊志成、已年屆六十,人稱毅行先生的KK(陳國強)、應屆HK100女子冠軍張敏怡、三度參加UTMB均跑入前20的曾小強、上屆UTMB女子前十的Angie(甄智貽),及曾在三項鐵人比賽中屢獲殊榮的跑山狂人曾進傑(鷹鷹)等。

今屆共有39名香港跑手完賽,其中以張敏怡的表現最為奪目,於UTMB正賽(全長171公里,總攀升9,963米)取得全場女子第17名,在亞洲選手中排行第三,是今屆跑得最快的香港選手,創香港女跑手最佳成績。香港選手中排名第二的為黃家傑,第三名則是另一位女將Angie。曾小強在TDS賽(全長145公里,總攀升9,176米攀)中,取得全場男子第19名,是亞洲選手中排名第一,他和KK也分別取得所屬年齡組別的第二名。「戰神」楊志成,則在比賽中因身體不適要退賽。是次系列賽中,其中PTL賽(全長300公里,總攀升25,000米)的選手要自給自足,被視為要求最苛刻的一項賽事,展開賽事當日,阿爾卑斯山受風雪侵襲,山上佈滿積雪,完成率不足一半,香港的3支參賽隊伍中,由鷹鷹、羅楚健及人稱「火車頭」的林成業組成的UFO,以總成績第28名完成賽事。

是次系列賽共有8項賽事,分別是於沙木尼舉行的UTMB正賽和PTL、於庫爾馬耶烏爾舉行的TDS 、CCC(全長100公里,總攀升6,156米)、ETC(全長15公里,總攀升1,200米)和YCC(全長14公里和總攀升1,100米)、於奧塞耶舉行的OCC(全長55公里,總攀升3,425米)和於馬蒂尼·康比舉行的MCC(全長40公里,總攀升2,300米)。

(圖片來源:The Peak Hunter)

4. 人猴衝突頻生 政府打擊餵飼

近月頻頻有傳媒報道猴子誤闖市區,傷及無辜市民。8月中有行山人士主動向傳媒報料,稱猴子聯群結隊出沒,過往甚少主動襲擊途人,是次在城門水塘行山時卻被猴子抓傷,相隔半小時後友人又再受襲,認為情況嚴重。

除傷人事件外,7月中有猴子疑被車撞,頭部嚴重受傷,呆坐城門隧道外,被救走後因傷勢嚴重,需被人道處理;相隔不足半個月,又有發現猴子在吐露港公路近康樂園位置徘徊,阻塞交通,及後被警員抱走。8月上旬有一群猴子闖入荃灣老圍顯達鄉村俱樂部的游泳池禧水,一度成為城中熱話。適達農曆七月盂蘭節,8月尾有人在葵青石籬路邊供奉後遺下祭品,引來猴子肆意進食;9月上旬,有猴子闖入火炭穗禾苑的一間餅店,奪去食物後自行離去。

猴子走入社區,令人猴衝突頻生,有機會危害猴子生命,亦對附近居民造成滋擾。多年來,漁護署一直把原因歸咎於人為餵飼活動,猴子會被餵飼的食物吸引,而不時到民居覓食,經過與人類頻密接觸後,更會失去了畏懼人類的本性。自去年12月31日起,政府已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將野生動物禁餵區擴展至全港。據《星島日報》報道,至2023年頭8個月已向124名涉嫌非法餵飼野生動物的人士採取執法行動,比去年全年數字大升七成。

翻查5月的立法會文件,環境及生態局已就相關條例建議再作修訂,訂明漁護署署長可以書面授權任何公職人員行使《條例》賦予的相關權力,從而讓不同部門的人員,於全港參與非法餵飼野生動物及野鴿的執法行動,又建議提高現時《條例》所訂的最高罰則,由罰款1萬元,提升至罰款10萬元及監禁一年,和設立5,000元的定額罰款,以加強打擊非法餵飼行為的力度。有關條例草案計劃於今年第四季向立法會提交。若獲得立法會通過,相關修訂預計可於 2024 年第三季全面生效。

5. 攀山少年曾朗傑 眾籌登南極洲文森峰

本地19歲攀山少年曾朗傑為完成攀登世界七大洲高峰的理想,計劃於12月攀登七大洲高峰的最後一座、位於南極洲的文森峰。他於網上發起眾籌,希望籌集兩萬英鎊(約19.5萬港元),以資助其登山費用。

曾朗傑的父親為本地著名攀山專家曾志成,曾朗傑自幼隨父登山,並成功攀登不少世界高峰,6歲登日本富士山(3,775米)、12歲完成冬攀富士山、13歲就登上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5,895米),正式開展七大洲最高峰之旅。去年曾朗傑以18歲之齡,與父親父子檔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9米),創下最年輕港人登峰紀錄。數年間,曾朗傑已先後完成了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5,642米)、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2,228米)、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山(6,961米)及北美洲最高峰迪納利山(6,168米)。南極洲最高峰將會是七大洲最高峰挑戰的最後一站。

眾籌網頁:https://www.gofundme.com/……/mount-vinson……

(圖片來源:曾朗傑眾籌網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