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登富士】結集香港富士山愛好者

Jacky於於2011年成立「香港富士山登人」Facebook群組,讓曾經登上富士山、或準備登富士山的網友分享遊記及資訊。
「香港富士山登人」Facebook谷主Jacky
登山原因:被富士山的獨特吸引
登山歷程:2011年,5人走富士宮線(最短路線);2015年,兩次獨行吉田線(遊客最多);2019年,2人走吉田線。
登富士山次數:4次

問:富士山有何吸引力?

答:富士山對我有份很獨特的感覺。2008年我與太太到東京度蜜月之旅,原本計劃於五合目觀賞富士山,卻因為天氣差及多雲而緣慳一面。之後數載我忙於照顧小朋友而無暇旅行,但一直「心掛掛」,很想跟富士山見面,直至後來跟朋友相約登山,終於成行。

我去過數個登山熱點如尼泊爾、台灣的玉山、沙巴的神山及中國的四姑娘峰等,卻特別鍾愛富士山。每次登富士山都有不同體驗,總希望下次可以彌補之前的不足。雖然明知路程辛苦,不過我很嚮往這個過程。

問:你上了富士山多少次?

答:4次。
第一次在2011年富士宮線(最短路線)彈丸登山(早上7時在五合目起步,日落後下山)。
2015年登山季,兩次從吉田線上山,都因大雨或封山而折返。
2019年,天氣晴朗,登山條件甚佳,但同行山友因出現高山反應而一同撤離。

問:如何搜集登山資料?

答:網上雖然有很多登富士山的資訊,資訊卻相對簡單,亦欠缺交流,所以在2011年完成登山後,我在Facebook創立了「香港富士山登人」群組,讓山友分享心得及體驗,以及登山的第一手資訊。

每年登山季開始時,我樂見大家的問題都得到解答。最令我高興的是,很多下山後的山友不論成功與否,都會分享或解答各種行程上遇到的問題,這種充滿人情味及互助的精神是我所渴求的。在群組裏,討論最多的話題,是關於事前準備,例如寄存行李的地方,選擇哪條路線及山屋等。

問:有何深刻經歷?

答:2019年那次,事前我已有充足的體能準備,及上山當天遇到好天氣,原本以為此次可以順利登頂,但可惜同行山友因高山反應而頭暈及嘔吐大作,在御來光館停留一段時間亦未見好轉,最後決定一同撤離,打算將回憶留待下次,可惜這次一別就要幾年。

記得第一次於富士宮線拜訪洗手間時,發現原來男女廁所互通,而廁格只有及腰的高度,這次的方便令我感到很大壓力及不自然。

問:會否計劃再登富士?

答:會,原本計劃打算父子檔行富士山3776線(即由海拔0米爬升至3,776米的山頂),希望留下一個深刻的回憶,假如兒子將來有小朋友,就可以讓他知道爺爺當年如何虐待爸爸(笑)。

Facebook群組「香港富士山登人」: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t.Fuji.hk

— – – — – — –

註:《賞登富士》系列共6篇文章,原為2022年《賞登富士》展覽內容。當時因疫情影響,大家難以出國,於是策展人小琳舉辦此展覽,收集了6個港人登富士山的故事,讓想念富士山的人止癢,也讓有意登山的人作參考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