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考察筆記】科技城踩入濕地? 考察新田魚塘

早前政府突然提出新田科技城計劃,大為吃驚,因為建議的發展範圍涉及填平90公頃魚塘,影響的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面積達248公頃,是繼1987年開發天水圍後,最大面積的填平魚塘發展工程。

黃色: 新田科技城最新規劃範圍 
紫色: 新田科技城內受影響的濕地緩衝區
淺藍色: 新田科技城內受影響的濕地保育區

新田位於落馬洲河套區濕地與米埔之間的濕地,緊貼落馬洲口岸,是后海灣其中一片仍然大片相連而又完整的濕地。2021年的施政報告曾揚言,要把這裏定為達520公頃的三寶樹濕地公園,可惜這裏不少的魚塘,很可能最終會成為新田科技城的創科用地,而非保育用途。

由上水站坐巴士到新田下車,沿青山公路經過數間餐廳,再步行約7分鐘,就會到達第一個「景點」——新田方艙醫院,前身是為人熟悉、造價1.5億元的新田購物城。現時方艙醫院亦已停用,大閘鎖上,門口遺下大大小小的建築廢料。應該沒有太多人意識到,這幅爛地或荒地,其實位於濕地緩衝區範圍之內。

新田方艙醫院,前身為造價1.5億的新田購物城。

求「追落後」發展適得其反 

經過方艙醫院,一直沿惇裕路往北走,這段路是以往考察環境破壞的必經之路,原因是路旁的魚塘曾有多次被違法破壞紀錄,曾幾何時環保署也把惇裕路一帶的魚塘納入「監察黑名單」,持續監察該區的違法行為。今日重遊舊地,只能隱約看到大大小小的魚塘,大部份魚塘入口都鎖上大閘,並貼上私人土地的「溫馨提示」。惇裕路右邊則有一條未有官方名字的河,流向邊境的深圳河。夏季不是觀鳥的最佳時機,但遇上準備盛放的鳳眼藍,藍紫色的花,加上花瓣上黃色斑點,特別顯眼。不過屬外來入侵物種的鳳眼藍爆發式生長亦會阻塞河道,難怪當日見到工人用工程車「收割」鳳眼藍,令河道回復暢通。抬頭往前看到的高樓大廈,已是香港邊界外的福田口岸了。若大家想一睹香港的邊境大閘,可走到惇裕路的盡頭。

遠處已屬福田口岸的建築物。
惇裕路的魚塘入口大多已被圍封。
惇裕路的魚塘塘壆仍有架設棚架。
正在蓄勢待「放」的鳳眼藍,大量鳳眼藍可能會阻塞河道。
攝於邊境禁區閘前。

若想較近距離考察魚塘現況,則可折返新田村路,步行約7分鐘至雨水泵房,旁面正是一大片的魚塘,而那片魚塘很可能將遭填平,並納入新田科技城計劃中。遙望大廈臨立的深圳福田區,或許有人會認為,香港這邊的魚塘很落後,因此覺得香港要「追落後」。但一直以來,我認為香港在城市發展中,仍能保持獨特的養魚業和濕地魚塘生態景象,本來就是令人羨慕的「奇景」。捨棄自己獨有的光景,轉取「倒模式」發展,我們真的需要這種發展思維嗎?

圖為新田魚塘,右方為落馬洲口岸。
荷花池上的斑麗翅蜻。

來年冬季候鳥享最後晚餐

一路走到新田村路的轉角位,我發覺有個低調的荷花池。夏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淺水的塘為它們提供適合的生境。當我以為荷花池是經悉心打理時,就看到一個政府土地的告示牌。這裏可能會被標籤為「荒廢」、「沒有價值」的一潭死水,但在我們眼中,荷花卻全身是寶,蓮藕、荷葉、蓮子都能轉化為農業的經濟產物。

魚塘水泵仍然運作中。

考察途中,我們亦留意到魚塘水泵仍然運作中,亦有養魚戶在烈日下工作,不要小看這貌似平平無奇的魚塘,這些魚塘在遷徙季節,正是大批候鳥的聚腳地。在今年冬季,香港觀鳥會於新田及三寶樹的魚塘,錄得78隻全球「瀕危」黑臉琵鷺,佔后海灣總數量近三成,更佔全球種群1%以上。根據《拉姆薩爾公約》,當該濕地支持着一種水鳥族群個體數量的1%以上,基本上已符合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的其中一個條件。但恐怕來年冬季,他們就要享用新田的「最後的晚餐」。因為按照政府發展新田科技城的時間表,2024年第四季政府就會開展土地平整,亦即把眼前的魚塘填平,樓宇高度則會與鄰岸的大樓相約,預計達10至20多層,實在難以想像明年冬季這班候鳥再飛到這裏時,將面目全非,沙塵滾滾,不知何處安身。

【新田濕地考察路線參考】

起點:新田郵政局
終點:九巴76K石湖圍站
交通:上水地鐵站乘九巴76K到達新田站

【相關連結】

【9個環團促政府修訂新田科技城方案 堅守國際濕地】:https://bit.ly/3PNZaqR
【后海灣上的新「填」科技城】:https://bit.ly/44cGNjs
新田科技城恐剷248公頃濕地敏感地區 摧毀后海灣濕地保育制度 9個環團呼籲政府修訂方案 堅守濕地規劃原則: https://www.cahk.org.hk/zh-hant/media/538/

作者: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周藹銓
2023年7月17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