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品牌贊助,我想說的是⋯⋯

我的品牌贊助經驗不多,隨便也可舉列幾個致命原因:欠缺個人魅力又不願上鏡;新一代年青人比我更配合品牌的推廣需要,容易吸引目標群組;經常婉拒合作機會,社交專頁甚少出現宣傳產品的貼文,令人以為我不屑接受贊助。

每次獲品牌青睞,都使我心情矛盾。一方面為自己仍具一定價值而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卻不願為了獲得產品或收入而將專頁變成生財工具。因此在合作前,每每左思右想,遲疑不決。要是品牌與運動相關,大可加以考慮。有些品牌卻是直接推卻,諸如汽車、保健藥品、電訊網絡、網絡服務、威士忌——除了說其目標群組都是人類之外,根本與讀者沒有多大關係。品牌與自己理念相近,固然求之不得,但我常常不識抬舉,還未談到細節,便開宗明義的說:「推廣可以,但不hardsell。」我有時甚至會反建議,用寫的、用畫的方式推廣環保訊息,同時又為產品宣傳。結果嘛,當然是談不攏。

除了貼圖貼文直接推介產品之外,也有品牌會要求試用產品,再寫下用後感。可是我向來對裝備沒甚麼研究,在未實際比較各品牌的相似產品之前,難下公允結論。要是把官方的產品功能陳述和優點照單全收,又未免顯得懶惰,也對讀者不公;要是老老實實的把缺點逐一列出,卻又太也對不住贊助商。有一次我接受了一家品牌的贊助,負責人竟說不介意我試用產品後公開分享它的優點和缺點。後來我真的照做了,也就他們的產品私下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議。之後,他們再也沒有再贊助我了,哈哈哈(可能最終還是介意了?)不過,我還是相當欣賞這家品牌的氣度,雖然她們的產品的確好L貴。

或許曾經參與過淨灘淨山,我很在意自己是否過度消費。我也會購物消費,例如我的行山鞋使用率高,消耗得快,不時有更換的必要,但是在購物時還是比以前謹慎許多。一家品牌以銷售產品作營利目標無可厚非,但我難以接受自己一邊說環保減廢善用資源,一邊卻大力慫恿讀者不問需要消費購物。

其實我並不懷疑這些產品的質素。我也有物慾和虛榮心,喜歡擁有一些外型吸引、功能實用的行山和露營用品。可是說到產品贊助,每當反問自己有否實際需要時,答案有時是否定的。比如我已有兩件品質不錯的防水外套。要是人家給你一件新款有型的外套,即使喜歡,我哪又穿得了那麼多?未能好好善用物品,無異於浪費資源。故此,有時覺得金錢上的贊助還是比較實際。不過我猜想一件產品的市價大致抵得上一次的宣傳費用(又不是大明星),因此大多品牌都喜歡贊助產品作為推廣的回報。
我並不反對品牌贊助,各人自有考量,也不需旁人來指手劃腳多加批評,只是一時有感而發。現在想來,我竟公然索求金錢貶損產品價值,又斗膽要求軟銷拒絕硬銷,簡直是倒自己米。希望沒有品牌市場推廣代表會看這篇文章,要不然,以後我獲品牌贊助的機會應該又會大減了……

原文刊於《風火山林》第三十五期 202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