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登山,學習閱讀地圖、使用指南針似乎是必須的。直至現在,在山藝課程中,地圖閱讀技巧還是必須學習的基本知識,但過去數年間,手機行山地圖日漸普及,已慢慢取代傳統紙本地圖及指南針的地位,甚至有越來越多山友放棄使用傳統地圖。為了解此趨勢,本刊以網上問卷調查方式,於2021年11月25日至12月28日期間,訪問了1,067位山友,了解他們使用地圖的習慣。

行山人士普遍認同地圖對行山安全非常重要,有61.1%的受訪者在1至10分中,選擇了最重要的10分。另有78.2%的受訪者表示,若行山時完全沒有任何地圖(包括手機及紙本)會感到不安。由此可見,即使地圖的使用習慣改變,山友們仍然依賴地圖來爬山,減少迷路風險。是次問卷調查中,可見使用手機地圖已是大勢所趨,有96.3%的受訪者「有使用手機地圖習慣」;更有73.9%的人「通常只使用手機地圖」,而「通常只使用紙本地圖」的僅得1.8%。雖然有高達72.2%的人曾學習地圖閱讀技巧,但僅22%的山友「通常會帶紙本地圖」去行山。

最常用的行山電子地圖頭三位分別為香港遠足路線、Google Map及TrailWatch(見左頁圖例)。香港遠足路線及TrailWatch都一直深受行山人士歡迎,但Google Map的山徑資訊可說是乏善可陳,竟也擠身第二名。過去亦有不少行山意外個案,肇事原因乃事主單純依賴Google Map。其他常被行山人士使用的電子地圖還包括:MyMapHK、Open Street Map及ViewRanger等等。逾半受訪者只有一至兩個行山程式,而有三至四個行山程式的人,則佔33.8%。不少行山人士習慣使用手機地圖來定位、參考地理資訊、紀錄及分享行程,亦會下載路線到手機,以便跟隨。但亦有不少山友反映,手機地圖的缺點是電量不足時不能使用、令人過份依賴及GPS定位不準確等等。就行山程式及電子地圖的發展,本刊專訪了TrailWatch及MyMapHK的營運及開發人員。
電子紙本各有優缺點
雖然手機地圖廣受歡迎,但紙本地圖有一定支持者,亦有不少人習慣同時使用電子地圖及紙本地圖(21.6%)。有57.3%受訪者擁有一張或以上地圖,最常用的兩種行山地圖均由地政總署出版,包括郊區地圖及地形圖。不少行山人士認同紙本地圖的優點是可靠、詳細及準確,但有趣的是,不少人認為這亦是紙本地圖的缺點,例如地圖上資料或會過時;資料有限,或未收錄部份小徑;攜帶及使用紙本地圖不及手機地圖方便。到底這些對紙本地圖的批評是否公道?本刊訪問了地政總署測繪處負責繪製地圖的人員,揭開繪製地圖的神秘面紗。
手機地圖較普及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到底紙本地圖會否被完全淘汰?紙本地圖還有什麼意義及價值?就此,我們還訪問了一級山藝教練何文傑,談談使用地圖習慣的趨勢,以及地圖和登山安全的關係。另一方面,收藏家胡兆昌亦會跟我們分享他的地圖收藏,到底這些已過時的陳年地圖對他來說有什麼意義?
(有關是次主題的其他文章將陸續上載,請密切留意。)

原文刊於《風火山林》第三十六期 2022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