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嶼 A Land of our own

近十多年最大型的基建項目,幾乎都是選址大嶼山——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工程及東涌新市鎮擴展工程,以至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明「不應再曠日持久」的明日大嶼(1)。對政府而言,大嶼山這片鄉郊地方是百廢待興,但對一些人而言,這裏的風景、生態、氛圍已夠美好。線上跑搞手阿蘇與阿蔥、水口的驛站士多老闆池太、守護大東版主Kent及生態攝影師黃遂心,各自在大嶼山展開了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一頁。時代的巨輪註定會為大嶼山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就趁巨輪未來到前,聽一聽他們的故事。

記者:任盈、華嘉昌、塵軍停;攝影:梁遠逸、Hugo Ip

有關「我的大嶼」的四個人物故事:
【我的大魚】自辦線上跑 反人工島工程
【我的水口】士多老闆:希望保留鄉郊生活
【我的大澳】90後攝影師 以鏡頭保育白海豚
【我的大東】跑手淨山六載 見證破壞行為

(1)全名為「明日大嶼願景」,由特首林鄭月娥於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規劃未來二、三十年大嶼山的長遠發展,計劃在交椅洲和喜靈洲一帶填海興建人工島,填海面積達1,700公頃,亦包括北大嶼山及周邊地區的填海工程。2018年政府初步粗略估算,首階段工程總造價約為6,240億元。

原文刊於第32期《風火山林》 2020年12月2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