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倪匡

當辭去全職工作之後,偶有一些文字工作可以賺取稿費,但並不足以維持生計。先不說工作機會不多,就算有工作機會我亦應付不來,一個月三、四篇稿已經是我的極限,難以想像倪匡日寫萬字,以此養家活兒。兩年前探廢的時候,在廢墟發現一本書,是倪匡著的《香港鬼故事》,對此念念不忘,及後在Carousell尋得二手書,即買來拜讀。《香港鬼故事》是一本短篇小說集,每個故事都和鬼有關,而倪匡在每篇小說的開端,都不厭其煩地用百餘字解釋鬼與腦電波的關係,加上文句冗長,這書其實不太好看。看來名作家都要想盡法子騙騙稿費維生,也當然只有名作家才有這個能耐。

作為寫得最多字的華人,在我們這輩中,很難找到一個人是從沒有看過倪匡小說的。但倪匡的科幻小說,常有虎頭蛇尾,不能自圓其說之處。相比起小說,我更欣賞倪匡晚期的散文,可說是爐火純青。即使到了最後,倪老頭已擱筆不寫,但以口述代筆方式所創作的多篇專欄文章,及結集所成之書,均是極度好看的巔峰之作。友人問,倪老去世我傷不傷心,實無傷心之感。晚期的倪匡偶有親自動筆寫作,但已大不如前,有點語無倫次。不能再寫作的作家已不再是作家,在多年前我們已經失去了這位才子。借倪匡自己的一句來說死亡,大意是:「死亡是自然現象,就好像日出日落一樣,完全沒有值得傷心之處,你會不會看到落日而流淚?」唯一感到可惜的是,再也聽不到倪老以睿智的言語,來諷刺這荒誕的社會。

文:華嘉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