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隨筆】尋蘭

厚着臉皮,發了個訊息。與這位朋友在工作上雖有往來,但不算熟稔。慶幸獲得他的信任,回訊告知了這棵植物的大概位置。

翌日我已急不及待的走上山去。據他的提示,位置該就在熱門山徑之旁。環顧左右,趁着沒有行人的當口鑽進林中。

林裏路跡依稀,似是而非。內心亟欲尋得此花,對它的外貌雖有概念,但從未在野外見過,未能掌握植株的實際大小。尋不着倒也罷了,要是一個不小心踩個正着,那可是不能原諒的事。是故行進緩慢,步步為營。

搜索了廿來分鐘,正沒做理會處,下方忽地傳來交談之聲。心想此刻走進這林子的山友定與我有相同心思。寒暄之下,原來是「帶孩在野」的Betty媽帶同囡囡和朋友前來尋花(後來才知道她當時也被我詭異的紅色波鞋嚇倒了。哈哈!)。

一行四人繼續四處尋覓花蹤,未幾他們便傳來好消息。山坡上一株植物近基部散出數片斑駁的葉子,墨綠網斑分明相間,頂生的一朵花蕾垂頭待放,正是一直尋找的紫紋兜蘭!

紫紋兜蘭是本地唯一的原生拖鞋蘭,屬地生或半附生植物,此時正值花期。既然找到了一株,相信其群落便在左近。果然,不久便發現一朵正燦爛盛開的紫紋兜蘭。偌大的花朵姿態優美,心型的白色背萼片條紋鮮明,側萼片合生於唇瓣後方,兩片長圓形的紫紅色花瓣左右橫展,而紫褐色的唇瓣呈囊狀,非常突出。家中種了一盆蝴蝶蘭,盛開時會連開六七朵蝴蝶狀桃紅色花。美則美矣,但總是栽培品種,難比野花驚艷。

察看周遭環境,剛才的擔心也不是毫沒來由的。蘭花群落附近已出現了明顯的路跡;一株緊貼路邊的蘭花的葉片上蓋着泥沙,似曾遭人踏踩;更有一株折了花莖,好端端的花朵則落在地上。別說是可惡的採盗者,只怕連一般的賞花人攝花者都在無意地破壞它們的棲地,甚至直接造成傷害。難怪惜花之人總是將地點保密,要是公開了,後果可想而知。

其實觀賞野蘭不一定需要涉澗闖林。過去在一般山徑兩旁的空曠草地,又或是水泥路旁的草坡都曾發現蘭蹤。花朵多樣而突出的唇瓣形態,令我這個植物白痴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常見的有苞舌蘭和竹葉蘭,此外還遇過小舌唇蘭、綬草、坡參、高斑葉蘭、香港帶唇蘭、美冠蘭、鵝毛玉鳳花和粉口蘭等。

紫紋兜蘭曾經在香港野外廣泛分佈,卻因過度採盗而導致數量大幅下降。 《The Hong Kong Countryside Throughout the Seasons》一書有這麼一句話:This orchid, like others, is protected so do not dig up plants but leave them for others to enjoy.數十年後的今日,情況又可有不同?

原文刊於《風火山林》第三十三期 特別號 2021年3月18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