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頸機槍堡研究今昔

如你對歷史古蹟有興趣,一定會聽過鹿頸機槍堡,這並非什麼鮮為人知的驚世發現,亦沒有什麼保育危機,機槍堡好端端的靜處山林之中,看似不成議題,但因港大研究團隊於3月8日上載影片,指其團隊以逾十年時間研究該遺址,認為極具保育價值,加上獲傳媒廣泛報道,因此成為城中熱話。筆者多年前已得知鹿頸機槍堡所在,惟每次都過門不入。趁今次人潮未至前,決定跟友人前往,先睹為快。

位置明顯易找的PB2。
雙子機槍堡PB1。
機槍堡內部結構完好。
通風口外呈六角形,內呈四方形。
廣告

鹿頸機槍堡位於一小山崗之上,小山標高121米。根據地政總署地圖,山上有大小13座機槍堡及觀測台,而據報道所指,13座建築物包括較大型的機槍堡及指揮部7座,及只能容納1人的衞星機槍堡6座。我們到訪13座遺跡的其中12座,而位於山崗東北面的一座,因為位置較為偏遠及路徑崎嶇,所以放棄前往。整體來說,鹿頸機槍堡群甚具規模,而且保存完好,的確是難能可貴的戰時遺跡。只能容納一人的迷你機槍堡亦別有特色,與英軍建設風格截然不同。鹿頸機槍堡亦於2009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根據古諮會資料,鹿頸機槍堡群包含12個建築物(欠缺一座)。港大房地產及建設學系教授黎偉聰就於2011年(正好是10年前)就鹿頸機槍堡,聯同其餘兩名學者發表過論文。

10年過去,黎教授團體再次發佈影片及研究成果,實予人炒冷飯之感。到底有什麼新發現,值得重提鹿頸機槍堡?在新發佈的影片及最新報道之中,不但不見什麼新鮮發現,更有幾個奇怪之處:第一,十分強調東江縱隊的重要性,更認為日軍興建鹿頸機槍堡是為了防東江縱隊的攻擊;第二,將陣地中央的一口水井稱為廁所;第三,影片中只標示了8個機槍堡的位置。

被認為是指揮部的PB7。

首先,鹿頸機槍堡的功用一直都被視為防守盟軍從大鵬灣進攻香港,就連古諮會的資料亦有類似說法。可是,新近發佈的影片及報道則認為,鹿頸機槍堡是為了防禦位於鹿頸的東江縱隊遊擊隊。此論點是基於由陳瑞璋先生所著的《東江縱隊──抗戰前後的香港遊擊隊》一書,書中提及1943年的「三三事件」,日軍進攻位於南涌的遊擊隊政治部。話雖如此,但書中並未直接提及日軍興建機槍堡的目的,最新論點只是想當然地將南涌的遊擊隊活動和附近的機槍堡連上關係。重讀10年前黎教授的論文,雖然都有提及《東》一書,論調卻不盡相同。文中提出,機槍堡群是1943年「三三事件」之後才興建,因為遊擊隊不可能將大本營設置於日軍陣地旁邊。論文提及「三三事件」,只為了推斷機槍堡群的建築年份,而非反過來猜測日軍興建機槍堡的目的。其實,日軍於新界東北邊界興建了多組機槍堡及軍事建築,不獨只是鹿頸。說是為了防禦盟軍於大鵬灣的反攻,看來比較可信。

機槍堡下方就是南涌。

第二,多篇文章報道位於陣地中央的水井為「廁所」。據《香港01》報道:「黎偉聰指,該井深達兩米,由於太深太細,與一般水井不同,故推斷有可能是廁所,或供守駐守的日軍使用。」可是這水井的形狀大小,確實難以令人相信是廁所。對照黎教授2011年的論文,文中標示為「Well」,意即水井。參考港大的新聞稿:「它的用途待考,它可能作供應食水、排污或者作為掩體。」這算是比較中肯穩妥的說法。

位於陣地中央的水井。
廣告

第三,港大最新發佈的影片中,片中的測量圖測只有標示13個建築物的其中8個。由於8座之中的PB1及PB1a實屬同一建築物,所以實際上只標示了7個建築物。重讀2011年的論文就可找到答案:「The total number of pillboxes should be greater than ten. The eight pillboxes we visited were all measured from the details and photos taken.」原來當年的研究團隊只到訪了其中8座機槍堡(7個建築物)。10年過去了,其餘的6座還未去嗎?其實除了東北面的一座之外,其餘幾座都不難找到,地政總署的地圖亦有標示大概位置。如果已就其餘建築物作出調查,為何未有提及相關資料?

港大最新發佈的影片只標示了13座建築的其中8座。(影片截圖)
2011年的論文亦是標示了8座機槍堡。(論文附圖)

雖則鹿頸機槍堡的報道是老調重彈,但傳媒的廣泛報道,令更多市民關注古蹟保育亦屬好事。只是此時此刻,政府於財政預算案剛提出「修葺戰時遺跡作開放式博物館」,這邊廂學者就大肆宣傳鹿頸機槍堡,確令人有裏應外合之感。過度追捧共產黨和東江縱隊的抗戰事跡,亦不恰宜。

撰文、攝影:華嘉昌

參考論文及書籍:

Lawrence W.C. Lai, Ken S.T. Ching, & Y.K. Tan (2011). Survey Findings on Japanese World War II Military Installations in Hong Kong. Surveying and Built Environment, 21(2), 78-94.

陳瑞璋(2012)。《東江縱隊──抗戰前後的香港遊擊隊》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參考網頁及報道:

Gwulo: Old Hong Kong:Japanese Pillboxes at Luk Keng

香港大學:日軍在港建設軍事設施遺跡 鹿頸槍堡群:軍事設施遺跡與文物

HKU Department of Real Estate and Construction:鹿頸機槍堡郡:軍事設施遺跡與文物 Pillboxes on Luk Keng Knoll: War Relic & Heritage

《明報》:學者:鹿頸槍堡群規模超古諮會所述 日軍逼村民建造 「極具價值」促復修保育

《香港01》鹿頸隱藏14個日軍建設機槍堡 屬保存最好遺址 團隊促列古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