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攀富士

「你偷爬富士山?」我於今年3月初冬攀富士山,這是不少朋友對這次攀登的反應。富士山官方開放的登山時間為7月至9月,然而其他時候攀登富士山是否可行?其實可以,但登山季以外的時間,富士山處於半封鎖狀態,沿途的山屋也會關閉,不再有提供食宿的地方,所以對登山者的支援更少,挑戰更大。富士山有4條登山路線,包括須走線、吉田線、富士宮線及御殿場線,這次我會走吉田線,耗時兩日一夜。

撰文、攝影:Sindorei

林道滝沢線五合目段路標。

從未去過富士山的我,第一次知道冬攀富士,是因為日本著名登山漫畫《孤高之人》中的主角森文太郎,曾在富士山工作,所以需要攀登冬季的富士山,後來亦知道本地登山達人Eric Songbill Wong也曾冬攀富士。為了這次攀登,我花了不少時間做資料收集,冬季攀登富士山的計劃,有不少小事、交通都要更多的考量。從東京到富士吉田/河口湖的車還算密集,一個小時基本上都有一班,所以這次選擇交通便利的吉田作為起點。

為節省時間,我選擇乘凌晨機抵達東京,到埗後稍作休息,便乘搭頭班車前往富士吉田/河口湖。巴士向着遙遠渺小的富士山前進,隨着時間和路程推移,白雪皚皚的富士山越來越清晰。我到旅館放下行裝後,便去市內最大的戶外用品店mont-bell購買補給品,包括燃氣罐、能量棒及乾燥飯等。回到旅館收拾好上山行裝後,接下來就是祈禱明天和後天的天氣不太惡劣,然而現實總事與願違。

廣告

冒雨出發 吉田線上山

清晨6點,我起來煮早餐,室外下着雨,夾雜着雪。我再次檢查裝備,準備出發,旅館工作人員正好回來,手上拿着傘,看見我正動身,勸我天氣這麼差,希望我慎重考慮是否出發。我向他表示會量力而為,如果天氣太惡劣,今天內會折返,當然我希望他後天才會見到我,而不是今晚。道別後,我冒着小雨,前往巴士站坐車到淺間神社。十分鐘後從淺間神社正門,正式進入富士山「最Raw」的吉田路線,穿過神社需要走7.5公里左右的路,才能到達馬返。我大約花了兩小時,一路淋着小雨,行走在霧色朦朧的林道中,間中會看到「熊出沒」的告示牌,心裏有些許發毛,這個季節,熊應該都在冬眠吧。

隨着海拔繼續提升,走過三合目後逐漸突破雲層,看到陽光照在雪地上。積雪已經覆蓋整條道路,不少斜坡是光滑的冰面,需要換上冰爪。

從馬返開始就不再有車路,路況也比剛才稍差,積雪也逐漸增多。不少登山客會選擇自駕,或乘坐的士到達馬返後開始登山。一合目的鈴原天照大神社應該相當長時間沒修葺,外牆木板上有不少遊客的塗鴉,從英文的拼法,估計來自某個低質素民族。路上沒看見二合目就直接到了三合目,積雪已經覆蓋整條道路,不少斜坡是光滑的冰面,需要換上冰爪。隨着海拔繼續提升,走過三合目後逐漸突破雲層,陽光下的雲海就在腳下。我稍作休息,吃了一條能量棒後繼續行程。五合目的佐藤小屋今天因為沒有客人預約,所以沒有開門。這間小屋是富士山唯一一間能在冬期提供服務的旅館,想要入住的話,需要4人以上,可致電或於其官網預約。

在位於五合目的雲切不動神社,可以看到傳統的日式鳥居。
在六合目一個景觀不錯的墩台上搭建帳篷。

我本想在佐藤小屋隔壁的空地上紮營,考慮到時間尚早和景觀一般,便前往六合目尋找合適的紮營位。從五合目到六合目花了點時間,最後5點前,在六合目一個景觀不錯的墩台上搭建帳篷,景觀不錯意味搭建的位置有一定暴露程度,搭建帳篷需要更加注意防風。我一口氣吃了兩包乾燥飯和一包乾燥粥,胃口異常地好,畢竟一整天都在趕路,只吃了一根能量棒,沒有進食其他固體食物。室外氣溫應該已經是零下十度,躲在睡袋中還能用WhatsApp通話與女友報平安。上了五合目之後,能直接看到河口湖及吉田市,手機訊號接受良好,能順暢瀏覽YouTube和其他網站。帳篷外寒風呼嘯,我忽睡忽醒,感覺過了很久,原來只睡了兩小時,還未到凌晨1點。

在六合目一個景觀不錯的墩台上搭建帳篷,景觀不錯意味搭建的位置有一定暴露程度。室外氣溫應該已經是零下十度,帳篷外寒風呼嘯。
廣告

步步為營 冒寒風攻頂

凌晨3點再次被風聲喚醒,再睜開眼睛已經是6點。天微亮,太陽尚未升起,心中大感不妙,比預定時間遲了兩小時。燒水,匆忙收拾裝備,意外把面巾淋個濕透。6時45分在沒有面巾的情況下,毅然決定上山,目標是在1點前下山。我將帳篷留在原地,背包裏帶了睡袋和後備食糧,以防萬一。雪很硬,從七合目開始,冰爪只能淺淺的卡在冰面,我緩慢地在冰坡上Z字形前行,夏季的道路,現在只能依靠少量鐵鏈和欄杆依稀辨認,此時各個小屋便是通往山頂的路標。每一步都必須踏實穩重,以防突如其來的陣風,導致失去平衡,發生滑墮。

12時30分我終於抵達頂上奧宮,我進食了半條能量棒,短暫休息後,又開始繼續行程,繞行火山口一圈。這條繞行一周的路線,正式官方名稱為缽巡,其實是將富士山火山口比作碗口,在碗口巡遊。缽巡的路線被冰雪覆蓋,只能依靠目測,離頂上奧宮不遠的朝日岳登上去,才發現另一端需要下攀,若技巧不好,則需返回一段從側邊繞過。經過10分鐘左右起伏的路段來到頂山富士館,山頂郵便局也在此處,不知若現在投下明信片,開山的時候會否寄出。前方的山頂有一座建築物,是全日本最高的氣象觀測所,漫畫《孤高之人》中的主角森文太郎,曾經有一段時間在這裏工作,觀測降雪數據。觀測台的冰柱幾乎呈現水平狀態,可見該處風力強勁。劍峰的石碑也在觀測台邊上,我與它合照後便繼續完成餘下一半的缽巡。回到頂上奧宮,能眺望遠處的穗高岳群峰,回想起3年前,我也從奧穗高岳眺望富士山。

此處為富士山山頂的氣象觀測所觀測台,漫畫《孤高之人》中的主角森文太郎,曾經有一段時間在這裏工作。
繞行富士山火山口一圈,這條繞行一周的路線,正式官方名稱為缽巡。

吃完剩下那半根能量棒後從頂上奧宮撤離,下山進度很快,雪的硬度軟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八合目是須走線和吉田線的交匯點,冬季期間路牌會被冰雪淹沒,一不小心便會誤入須走線,而偏離原定下山路線。大概花了差不多兩個半小時,從山頂下降到六合目,收拾好帳篷和其他裝備後,我繼續趕路下山。從五合目開始濃霧瀰漫,只能依照昨日上山的腳印辨識下山的道路,部份位置更雪深及腰。在四合目路上,我遇上了5位上山的日本人,今晚的天氣似乎更加惡劣,希望他們能順利吧!

成功登頂後,在富士山頂上淺間大社奥宮留影。

返回到馬返時正值天黑,為了能更早回到旅館,下山途中我電召的士,由於雙方英文水平有限,花了不少時間溝通,才讓對方明白我所在的位置,擾攘了一小時後,才坐上的士回旅館。在的士上看着計程表的價格迅速上漲,明白到偷懶是要付出代價,從馬返回到河口湖旅館,短短的12公里費用高達350港元,是香港的三倍。第二日我直接回東京返港,結束這次快閃冬攀富士。

廣告

冬季登山 須謹慎準備

不少朋友對於我在冬季爬富士山感到十分驚訝,因為官方開放時間是7月至9月,但其實其他時候攀登富士山亦是可行,只是富士山會處於半封鎖狀態,沿途的山屋會關閉,不再有提供食宿的地方,沿途和山下都有豎立禁止進入的告示牌,用來提醒一般民眾以免誤入發生意外,而想要攀登冬期的富士山需要做出以下準備:首先是備案,在日本攀登有危險或超過3,000公尺的山岳,都需要填寫登山申請書,許多高山名峰的入口都設有提交申請書的信箱,否則就需要到當地警署提交,登山者可親身或網上遞交。其次是保險,一旦發生山難,搜救費用可是相當昂貴。再者是裝備和技術,富士山的高度相比西藏及尼泊爾等高原海拔,確實連一個小山丘都不如,但這並不代表能輕視富士山,尤其是冬期富士山,最基礎的冰雪裝備技巧及體能都不可或缺。2019年10月末富士山就發生一宗致命意外,一名男子在無登山裝備的情況下,在富士山直播登山,最後不幸滑墮,拯救隊也因為天氣原因,兩天後才能上山營救,到達現場時事主已返魂乏術。作為日本第一高山,從富士吉田至山頂,海拔攀升超過3,000米,冬攀富士山對體能耐力上有一定要求,輕鬆一點的話,可乘車到達馬返(一合目前),但到山頂也需爬升約2,400米。

日本的登山資訊十分豐富,有實時、未來數小時以至數天天氣預報,通常數小時的預報準確度很高,但高山於一天內的天氣變化特別大,天氣預測僅供參考不能盡信。日本氣象協會會發佈富士山登山天氣評級預報,評級有A級、B級及C級。A級是適合出發登富士山的天氣,C級代表有強風暴雨,不適宜登山,看到日出的機會也很低。據官方資料記載,富士山頂整年都刮西北偏西或西風,年平均風速是11m/s,所以富士山經常會出現C的評級,而且短時間內天氣變化很大,我試過僅睡了一覺,天氣就由A級變成C級的惡劣等級。至於C級是否不合適登山,A級登山則一定安全?其實也不儘然,因為只要到了10m/s的風速以上,都會被視為C級,此時的風速也未算惡劣,比起香港三號風球的風速要求還要低,而若持續風速達到20m/s,甚至更高卻依然堅持上山,這種行為與送死無異。A級雖然風速較低,但也有可能出現迷霧天氣,導致登山者迷路,甚至有石頭濕滑等風險,所以一切都要以現場環境為準。山上的天氣變幻莫測,登山者應隨時準備好應對措施,有兩手準備,識分寸,知進退,山常在,而生命只有一次。

原刊於《風火山林》第31期 2020年8月21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