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深灣沙灘是本港唯一不時有瀕危綠海龜上岸產卵的地點,現時雖有法例保護綠海龜繁殖,每年會「封灘」5個月,禁止市民出入深灣沙灘,但圍封範圍僅限沙灘而不包括整個深灣水域,行經的船隻或其他休閒水上活動均有機會干擾綠海龜。封灘不封灣的政策,一直備受爭議。為加強保護綠海龜,政府現建議將限制地區擴展至包括整個深灣水域,涉及水域面積約98公頃,並將封灣時間延長至7個月,現署方正就有關方案展開諮詢,歡迎市民於9月30日前將意見電郵或郵寄至漁護署。
記者:任盈、華嘉昌
綠海龜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俗稱紅皮書)中,被列為瀕危物種,而綠海龜的存活率極低,只有約千分之一,即每1,000隻小海龜只有一隻能存活成長。香港的深灣沙灘是本港唯一不時有綠海龜產卵的地點,因該沙灘相對其他地方較少噪音及光污染,但對上一次錄得綠海龜產卵已是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香港分會海洋保育經理林言霞表示,30幾年前於西貢大灣、南丫島東澳、石澳大浪灣等地都有綠海龜產卵紀錄,但現今只剩下深灣。根據漁護署紀錄,過去20年綠海龜於深灣產卵逾2,000顆,而綠海龜需要20年至30年甚至更長時間達至成年,故預計這批綠海龜會於近年生長至成年,將返回出生地產卵。

封閉海灣涉98公頃
每年六月至十月為綠海龜的繁殖季節,政府早於1999年,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限制公眾於上述時段進入深灣海灘,以免滋擾綠海龜產卵,但據署方紀錄,過去一年每月平均有約70艘船隻於深灣內灣出現,日漸頻繁的捕漁及水上休閒活動,不斷影響綠海龜的生態環境,封灘不封灣的法例,一直受環保人士批評。目前政府終於計劃修例,將限制時間由目前每年5個月延長至7個月,即4月1日至10月31日,並大大擴闊限制範圍,由0.5公頃的沙灘,擴展至包括圓角及大角以內的深灣水域範圍,涉及水域面積約98.2公頃。

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基本上歡迎方案,她解釋如果不封灣,行經的船隻或水上活動,會嚇走游往沙灘海龜,令其不能上岸產卵,如今將禁區大大擴闊至水域範圍是邁進一大步,她指:「雖然我們不知道綠海龜會否回來深灣產卵,但我們應該準備好適合的地點,讓牠們回來。」她亦都強調公眾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深灣是水上活動的熱門地點,許多人會在夏季乘船到深灣水域開派對及進行水上活動,「深灣對綠海龜而言是很重要的繁殖地,我們去船P可以去其他地方,應將深灣留給海龜。」



林言霞亦對政府的新方案大致滿意,認為延長封灣時間及擴大禁區,可有效減少人為滋擾,但她亦對深灣垃圾問題表示憂慮,並關注立例後的巡邏及檢控情況,能否有效落實有關法例。漁護署表示,一直定期清理深灣垃圾,包括沙灘上的攀緣植物、垃圾及海灣內的廢棄漁網。本刊曾向漁護署查詢深灣封灘期間的檢控數字,但署方未有提供確切數據,僅表示已於深灣沙灘的主要出入口豎立告示牌,提醒遊人切勿於限制期間進入,並有自然護理員站崗及指派執法人員巡邏,若有遊人嘗試進入,會即時阻止並勸喻離開。對於巡邏問題,許淑君表示可參考外國做法,例如可以與漁民合作,並提供誘因,讓漁民做巡邏工作,對漁民有利同時可保育綠海龜。

環團冀設海岸公園
除了綠海龜,深灣一帶水域的其他海洋生物,同樣受人為活動影響。林言霞希望當局可以更進一步在南丫島南面水域,設立一個約270公頃的海岸公園,以保護其他受威脅的物種如江豚及珊瑚。她又指,漁護署救獲或檢獲的海龜放回大海時,會加上追蹤器,曾發現海龜於香港海域產卵後,會游回中國海南島及越南,所以保育海龜的工作與整個南中國海有關,期望政府可牽頭做跨境合作,而非單單在香港做保育工作。

公眾諮詢至九月底
深灣是捕漁地點,但據林言霞所知,漁民多於冬季捕捉季節性漁獲,認為新方案仍可讓漁民在冬季捕漁,平衡保育及捕漁的需要。目前政府仍就保護綠海龜進行諮詢,歡迎公眾於9月30日前將意見電郵至 naturereserve@afcd.gov.hk 或郵寄漁護署。
相關政府建議文件:https://www.afcd.gov.hk/tc_chi/conservation/con_fau/con_fau_sea/con_fau_sea_con/files/extension.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