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奪命意外 盼推廣登山安全
與Hong Kong Alpine Club 的訪談(下)
【與HKAC的訪談(上):小伙子組登山會 夢想闖高峰】
現時在登山界,商業式攀登仍是主流,登山客同時是顧客身份,購買旅遊公司的嚮導、挑夫服務,亦等同購買一份保障,因為一般人都會覺得與同伴二三人獨攀雪山很危險,反而跟着商業隊伍上山,身邊至少有人可求救,常有一種「人多冇咁易死」或「就算死都有人陪」的心態。但將自身安全外判換來的登山體驗,到底又有幾安全?香港登山俱樂部Hong Kong Alpine Club (HKAC)給出一個不一樣的答案,打破固有的迷思。
記者:Iris
攝影:華嘉昌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有登山客往往輕視上山的風險,以為買了服務等同買了安全,但其實又是否如此?HKAC的成員賢仔直指,「設置在Island Peak(尼泊爾島峰)上的Fixed rope(固定繩)又霉又殘,仲有好多人因為唔識用冰爪,係咁踩條繩,咁樣唔係仲危險咩?」珠峰的盛名吸引了很多沒有攀山常識的人去嘗試攀登,當地的雪巴人則為了更好的生活,也不會「揀客」,即使知道有死亡風險,每年也依舊帶很多人攻頂,又在地勢不穩的冰川上搭建鐵梯,不知不覺助長輕視安全的攀登風氣,同時連累很多雪巴人因此發生意外。Halu說來不忿:「你俾錢佢就可以買起佢條命咩?如果我冇能力去爬座山,我寧願唔爬。」他們認為不應把風險轉移到他人身上,更不願看見別人為了成就自己的夢想而喪命,所以他們堅持爬山是自己的事,而登山,也不只一個方式。

- 「只要唔死,就可以再挑戰」
攀上幾千米的高山,一失足成千古恨,這群大男孩可是為了大山而置生死於度外?Frankie說:「死亡就係所有嘢完結。我無法接受喺呢個運動入面輕易犠牲自己嘅生命。我係怕死嘅,所以試任何路線之前,我都會肯定自己Handle到先去爬。」對他來說,「只要唔死,可以再挑戰就冇失敗。」正所謂,人無事先做到世界冠軍。

HKAC接近死亡的經驗,竟然不在高山,而是在香港岸邊。4月他們進行一次戶外訓練時,Frankie、Halu和吉米錢親眼目擊在花山發生的意外,一名行山人士在綑邊時從懸崖邊失足下墜,由直升機救走,最後傷重不治。他們推斷,該名行山人士可能是走錯路,不清楚懸崖的路況,誤踩碎石而墜崖。Halu目擊意外後,也反思自己對死亡的看法:「由細到大都有個諗法,如果我一直都做緊啲自己鍾意嘅嘢,就算突然之間走咗,我都會無憾咁離開,但(目擊意外)嗰刻我好似有走馬燈,究竟玩呢個活動係咪好自私呢?」他意識到原來自己的生命是會影響身邊的人,一旦他因意外離世,親人、朋友都會很傷心。只是他仍說:「我係唔會放棄登山。」為了安逸而放棄夢想,對他們而言是不可能的事。縱然是怕死,Frankie的選擇也不是遠離高山,反而是更靠近它。「我覺得所謂登山危險,同揸車一樣,你咩都唔識走去揸,一樣咁危險。」他們認為,知道危險所在後,努力裝備自己,透過學習攀登技術、體能訓練、路線規劃及天氣觀測等,直到自己有能力後再去登山,才是最安全、最負責任的做法。
- 檢討成因 避免悲劇重演
每次有行山意外的報道,總有網民指責行山人士不自量力,甚至批評他們連累救援人員,或加重救援人員的工作。HKAC的成員認為,此類指責不但沒有正視意外發生的原因,反而鼓吹「斬腳趾避沙蟲」的逃避態度,把意外發生的責任全歸咎於受傷者去登山的行為。賢仔有五年跟行山隊走險線經驗,他認為:「意外係無可避免,但最重要係我哋可唔可以檢討意外成因,成為下一次爬山嘅踏腳石。」香港人往往不重視意外發生的成因,其實這正是令意外頻生的主因。的確,登山者有責任在登山前做好準備和安全措施,把意外風險降到最低;但當意外不幸發生,拯救生命就是救援人員的職責所在。他們認為,如果是登山者的無知而導致意外發生,那責任未必在他們身上,因為可能從來都沒有人告訴他們應有的態度和知識,反而是不重視安全的行山風氣或教育不足,間接促成悲劇。

- 開班授徒 提供入門途徑
Shogun認為,Alpine的攀岩方式不只可用於高山,亦可放諸香港:「現時好多行山隊選擇徒手攀登嘅險線,其實可以用Alpine嘅方式進行。」他們期望透過教育,能把一些安全的攀登技術,應用在香港較高危的行山活動,如溯澗、攀岩或綑邊,並且改變大眾認為Alpine遙不可及的印象,且可提高行山者的安全意識。
為了提高港人的登山安全意識,他們不時於社交媒體撰文,提供攀山的實用安全資訊,最近亦舉辦戶外攀岩體驗日。他們在訪問中透露,現正籌辦一個為期半年的登山訓練課程,包括兩次在日本登山的實習。課程目的是教授攀登高山的技術,期望參加者完成課程,有獨立攀登能力,成為他們其中一個可靠的登山伙伴。Frankie為了學習爬山,在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下稱攀總)的課程中,兜兜轉轉了共一年半,但他認為所學甚有不足。他說,攀總把登山課程細分成太多個學科獨立教授,不能互相串連起來,令參加者很難全面地掌握技巧,加上有些課程不是經常舉辦,在香港幾乎沒有途徑學習Alpine。為了讓有意入門Alpine的後來者少走冤枉路,HKAC邀請恩師Jun教授攀登技術及兼任海外訓練的教練、啟蒙他們的Eric Songbill Wong作出國的登山嚮導,而成員Halu則會擔任體能訓練導師。,把所需的知識,由入門開始全面、連貫地教授。課程對參加者也無基本體能要求,Halu說:「咩都唔識,本身唔做運動都可以參加⋯⋯只要想玩,認同Alpine的精神,就可以放心報名,我哋會盡力幫你。」

全世界的焦點都在成功攀登珠峰的人身上,這些人壟斷了大部分資源,反而很多全身投入Alpine的高手卻很難找到資源。他們坦言,如果沒有金錢支持,是很難成為全職Alpinist。Halu相信把工作和夢想平衝的最好方法,就是為運動爭取曝光。「我哋成立Hong Kong Alpine Club,就係要話比人聽,呢個世界有種運動叫阿爾卑斯式攀登,爬雪山唔係剩係得珠峰。」只有更多人明白它的價值,才能找到更多資源。運動員有能力維持生活,才有空間去實現目標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