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回大地,不少種類的動物昆蟲都再次活躍起來,更有罕有蝴蝶出現,令生態愛好者趨之若鶩。可是香港蝴蝶專家、鳳園蝴蝶保育區顧問潘瑞輝就指出,不少生態愛好者用擺拍方式攝影蝴蝶,部份手法殘忍,有可能會干擾蝴蝶的交配和繁殖,更甚者會令蝴蝶有即時危險。

苧麻珍蝶近日重臨香港鄉郊,這種蝴蝶被漁護署內部評估為「罕見」。潘瑞輝指出,珍蝶在亞洲比較少有,在中國大陸和泰國都只有兩種;而在香港,就只有苧麻珍蝶一種。因為苧麻珍蝶的身體有毒素,不太懼怕獵食者,所以飛行速度較慢,是不錯的拍攝對象,吸引不少生態愛好者出動,希望一睹風采。可是潘瑞輝表示,他看到不少人用不良的擺拍手法來攝影蝴蝶。他解釋,擺拍即是用不自然的手法來拍攝生態,包括將蝴蝶搬來搬去,放在較適合攝影的位置,或者用誘餌吸引蝴蝶等。他認為,生態拍攝是紀錄大自然真實的一面,利用擺拍的人為手法,拍出來的照片只是「偽生態攝影」,這些手法可能會傷害到動物本身。他甚至親眼目睹有人將交尾(蝴蝶的交配行為被稱為交尾)中的蝴蝶放在水面上,希望拍攝倒影,過程中更兩次失手將蝴蝶掉入水中,非常殘忍。他兩次出聲喝止都只是平息一會,不久擺拍的行為又故態復萌。

- 干擾交尾 恐影響繁殖
記者來到苧麻珍蝶出沒的地點視察,發現擺拍的情況十分常見。記者見到有拍攝者將交尾中的蝴蝶身處的樹枝剪下,移到另一個地方方便拍攝,甚至將一對交尾中的蝴蝶,由一支樹枝移到另一支樹枝上,過程中令到兩隻蝴蝶分開。潘瑞輝指出,如果蝴蝶在交尾的過程中被干擾,可能會造成受精不足,而受精不足的卵不能孵化,影響蝴蝶繁殖。他再解釋,「即使你移動蝴蝶時沒有直接接觸牠們,但剪斷樹枝已經是破壞林木,如果在郊野公園入面,就已經是犯法了。」



記者在現場逗留期間,發現拍攝者對擺拍並無反感,更有拍攝者直言:「師傅教落,蝴蝶都係擺(拍)出嚟。」潘瑞輝表示,有些新手不了解擺拍的壞處,是情有可原,但了解後就不應該再做。他亦知道有些生態攝影導師會教授擺拍手法,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跟錯師傅自然學壞手勢。他亦指出,網上文化令擺拍風氣更嚴重。大家在網上看到美麗的作品,就希望倒模一般地拍攝出差不多的作品,這種風氣變相鼓勵更多人擺拍。「到底你影相係為咗咩?係為個Like?」他認為,生態拍攝者應該用創意和現場環境,拍攝生態真實的一面。而一切拍攝行為應以不傷害動植物為原則,因為生物不是我們的玩具。


記者、攝影:華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