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龍驚現瘰螈墳場 50米內見20屍體

近日春回大地,不少動植物都活躍起來,在戶外不難找到蝴蝶、蜜蜂、青蛙和各種昆蟲的蹤影,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可是,近日就有山友在馬路上發現不少香港瘰螈(舊稱香港蠑螈)的屍體,短短50米車路上就有近20條屍體,簡直是瘰螈墳場。專家指出,這是在春季時常見的現象,建議行山人士可以將置身險境的瘰螈搬離馬路。

屍體
在川龍村,短短的50米車路上就有近20條香港瘰螈的屍體。

香港瘰螈行動緩慢,全身為深棕色,腹部有不規則的橙色斑點,是本港唯一的有尾兩棲動物,亦是在香港被首次發現、以香港命名的近危物種,受香港法例第170條《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保護。可是近日就有山友發現,大量香港瘰螈在馬路上死亡。記者到大帽山川龍尋找瘰螈墳場,結果在短短50米的車路上,找到近20條被輾斃的香港瘰螈屍體,情景甚是恐怖。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創辦人及保育總監沈鼎榮先生 (Bond)指出,其實這是在香港春季常見的情況。他解釋,因為香港瘰螈會在冬季到河溪繁殖,到了春季繁殖期結束之後,牠們會回到林區陸地,這段時間是香港瘰螈的遷移期,加上春季多雨潮濕的環境,亦會令香港瘰螈更為活躍。當瘰螈經過一些鄉郊車路的時候,就有機會被輾斃,即是所謂的路殺(Roadkill)。Bond指出,除川龍外,西貢的蠔涌亦是另一個瘰螈墳場,「我見過幾十米內有四、五十條香港瘰螈的屍體。」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香港瘰螈是受法例保護的近危物種。(相片由Matthew Au提供)
  • 山友可協助移走

Bond提及在外國可能會有一些措施防止路殺,例如設置圍欄來防止野生動物進入馬路,和興建一些動物通道讓野生動物可以安全橫過馬路,但他強調這在香港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在改動道路設計之前,需要花很多時間和資源進行生態基線調查,而改動道路設計亦非常耗費資源,加上香港鄉郊發展急速,野生動物出沒的地點可能時有改變,改動道路設計未必有效。他建議,駕駛人士在鄉郊路段可以減慢車速,及留意路面情況,以免輾斃野生動物,而行山人士如果在車路上發現處境危險的瘰螈,亦可以將牠們移離車路,放到旁邊的叢林。在搬動瘰螈的時候,山友需留意其爬行方向,以免越幫越忙。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香港瘰螈會在冬季到河溪繁殖,到了春季繁殖期結束之後,牠們會回到林區陸地,這段時間是香港瘰螈的遷移期。(相片由Matthew Au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0-04-07 at 21.15.40
當香港瘰螈經過一些鄉郊車路的時候,就有機會被輾斃。行山人士如果在車路上發現處境危險的瘰螈,可以將牠們移離車路。(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WhatsApp Image 2020-04-07 at 20.12.24
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創辦人及保育總監沈鼎榮先生 (Bond)建議,在搬動瘰螈的時候,山友需留意其爬行方向,以免越幫越忙。(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攝影:華嘉昌

立即訂閱,享受每期精彩內容,和我們一起翻山越嶺。

facebook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