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同路人

上一代常說:「香港人有咩風浪未見過。」上一代的風浪我未見過,但這一代的風浪我們正在經歷。過去半年,香港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動盪。身為山友,亦是香港人,難以置身事外。因為社會氣氛,本刊已停刊兩期,接近半年。停刊原因有二:一、在風雨飄搖時,山友未必有登山郊遊的雅興,此時此刻發佈行山資訊未免離地;二、希望釋放本刊工作人員人力,在各方面為香港出一分力,暫時將遊山玩水放於次位。

雖然未有出版,但本刊參與由山城縱走及隨我行於2019年8月3日發起的山界聯署,呼籲政府回應民眾訴求,令社會回復平靜。要知道山界一直以來都是非多多、紛爭不絕,絕對稱不上團結,是次聯署可說是破天荒的團結和合作。聯署的團體及專頁有76個之多,但當然我們並不代表整個山界。事已相隔多月,依然未見政府積極回應。誠如綠洲版主所言,山友這個界別也許人微言輕,聲明也只是一種表態。

社會出現激烈分歧,當然山友之間亦會有意見相左。加入山隊時單純以山會友,亦不會填表格表明黃藍,當社會爆發爭議時,大家才認清身邊山友的立場。如何處理紛爭,不同山隊手法有異。老前輩郭志標所著的《香港本土旅行八十載》中提到,早期香港山隊規定在旅途中「不談政治,不談宗教」,可想而知,目的志在減少山友之間的爭拗。近年則有山隊強調「山中無政治」,採用防禁策略,禁絕討論政治、社會以至保育議題。防禁策略可以做到表面上和諧,但這種和諧並非出於尊重和理解,因為大家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

山友但求遠離繁囂,希望不與人爭、不評時政,實屬無可厚非。可惜在香港,政府的政策無時無刻影響我們的郊野,由發展郊野公園,到擴建堆填區,到明日大嶼,根本避無可避。山野靜土難以平靜,就算是深山野人,都會感受到政治的黑影向郊野伸爪。就算想做駝鳥,亦無可鑽頭之土。

不少山隊害怕爭議時事會傷害感情,甚至令山隊支離破碎。其實,結伴同行的意義並不在於玩樂,不是為了熱鬧,更不是為了「疊馬」;同行是為了互相扶持,分享感受和價值觀,追尋共同的夢想。香港的山很特別,山頭雖小,歧路卻甚多,隨時可以分道揚鑣。如果志向不同,何必勉強同行?反正,總有同路人。

華嘉昌

原刊於《風火山林月刊》第二十九期 2019年12月27日

立即訂閱,享受每期精彩內容,和我們一起翻山越嶺。

facebook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