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時不時都會發現由晨運人士自行搭建的建築物,由茶水亭、枱櫈、水池甚至小神壇都有。山友雖視之為自己的小樂園並悉心打理,惟部份建築物卻可能因違反相關法例而被清拆。位於香港島的柏架山上就有一尊有多年歷史的觀音像,不單是山友善信的聚腳地,更已成為當地地標。可是近日漁護署在有關地點張貼清拆通知,令山友擔心歷史地標被毀。
記者:華嘉昌
攝影:華嘉昌
柏架山觀音像已有多年歷史,位於衛奕信徑第二段近柏架山道的山徑之上。觀音像約三米高,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持寶瓶,旁邊提有四個大字「觀音送子」。觀音像前方有一個小水池和旁邊有一張石桌神壇,神壇上放滿各式各樣的神像,包括壽星公及關公像,而神壇前方則有一座香爐。這一組建築物連同觀音像,都似是由水泥建成。


- 街坊亂放雜物神像 「祖先神位都擺埋上嚟」
漁護署於今年6月27日在上址貼告示,要求有關人士在7月15日之前清理神像及雜物,否則會代為清理。這張小小告示就引起清拆觀音像的疑雲,不少街坊均擔心歷史地標被拆卸。本刊記者於7月13日到上址視察,一名有份打理觀音像的街坊表示,並不擔心觀音像會被清。她表示,漁護署曾經進行過多次清理行動,只會清理觀音像旁邊的小神像和雜物,事前亦曾諮詢街坊意見。因此,她估計漁護署今次的行動,並不會拆卸地標觀音像。此外,她提及曾看到不少其他街坊會胡亂擺放神像在觀音像旁邊,她不認同這個做法,更指有人甚至將「祖先神位都擺埋上嚟」。她認為如果不是有人胡亂擺放神像,根本不會有清理行動。
- 觀音像已存在多年 漁護署沒有計劃清拆
本刊向漁護署查詢有關清理行動,署方回覆指,有關觀音像在70年代末,規劃郊野公園之前已經存在,並沒有打算清拆觀音像。署方只會拆除擺放在四周的小神像和雜物,以保持觀音像的原貌及環境整潔。署方向本刊提供一張今年5月清理後的相片,可見當時神壇上的小神像已被拆去,但短短兩個月時間已經被人重新擺滿神像,堪比近來大熱的連儂牆,可說是拆一擺十。


根據《郊野公園條例》,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總監的職責,包括在不損害《古物及古蹟條例》的規定的原則下,保存和保養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有歷史或文化意義的建築物及地點。漁護署亦表示,會和當區郊野公園使用者保持良好溝通,監察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