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跛事兒

足踝扭傷即是所謂的「拗柴」,分為三個等級,如果韌帶完全斷裂就是最嚴重的第三級。當我在磁力共振報告上面看到Full Thickness Tear的時候,我還在想,是不是真的斷了?由拗柴當日算起,我剛好休息了四個星期,可以總結一下我的跛事兒。

拗柴算是常見的運動傷害,輕微的拗柴我亦試過,但這次可以說是行山以來最嚴重的創傷。簡單的路線反而會令人掉以輕心,有朋友以為我在玩山賽時受傷,其實是誤會,我只是行玉桂山時受傷。

行山友以為,受傷最大的痛苦是不能行山,其實不然。不要說行山,更甚是寸步難行。生活上每件瑣碎事都變得不簡單,小至斟水、吃飯、更衣,這些日常小事,都希望有人幫忙,但旁人未必理解。除了去做物理治療,我基本上足不出戶。香港的街道人多車多,行人無情的衝刺,巴士、地鐵上只有低頭和冷眼,鮮見讓座,就連的士司機都拒載。對於行動不便者來說,每次外出都是一場冒險和挑戰。

從前,我對老弱傷殘貧病疾苦,無疑缺乏同理心。今期我們有幸採訪綠洲版主Teddy的無障礙山徑專題,Teddy花了很多時間跟我講同理心,那時候可說是共鳴不大。受傷對我來說,是一次同理心訓練,因為我感到別人的不理解。不理解傷者的不便,不理解傷者的需要。令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同理心,其實不是同理心有什麼偉大,而是欠缺同理心有多殘酷。受傷之後,我被逼走慢了,才看到這個城市快得多可怕,快得令傷病卻步,快得令弱者自困。無障礙路線令輪椅使用者可以避開鬧市的人潮與壓抑,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開揚。平常人眼中沉悶的石屎路,有時也是救活人的一扇窗。

這段期間因為不能行山,唯有專心編務,清理堆積多時的工作,行山隊方面有其他領隊幫忙照常開團,算是不用操心。有心的朋友及隊友亦有登門探望,在此謝過各位的關心和幫助。

物理治療師跟我說韌帶完全斷了,斷裂的韌帶不會再癒合,只有透過肌肉訓練來彌補。這個不可逆轉的傷患會永遠跟着我,提醒我從來都是個有缺憾的人。明白自己的限制,才能夠量力而為。量力而為的意思不是退縮,而是在限制之下,作最大努力。不少山友都同樣面對傷患,有時令人沮喪,甚至令人崩潰,有時候我們需要鼓勵多於治療。雖然這樣說不大好,但身體上的缺憾,帶來的是經歷上的圓滿,令我面對傷病時,多了一番切身感受。在翻山越嶺的同時,更懂得體恤同伴,互相扶持。

DSC02160(S)

華嘉昌

原刊於《風火山林月刊》第二十五期 2018年6月10日

立即訂閱,享受每期精彩內容,和我們一起翻山越嶺。

facebook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