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冬天,Sindorei攀登四姑娘山二峰後,為本刊寫了一篇遊記,這是我第一次聽四姑娘山的名字。我在後來兩次訪問之中,再聽到四姑娘山的大名,一次是PFCs的專題文章,三位登山家穿上無PFCs有害物料的裝備登上四姑娘山大峰,以證明替代物料不遜於有害的PFCs;另一次是訪問高山攝影師Eric的時候,聽到Eric介紹四姑娘山是一座可供新手試攀的入門級雪山。今次得Sindorei邀請同遊四姑娘山大峰,雖然心中有點害怕雪山,但還是即時答應,希望高海拔可以為我帶來新體驗。事後覺得這個「入門級」沒有騙人,因此撰一篇「簡易遊」供新手參考。
撰文:華嘉昌
攝影:Sindorei

四姑娘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小金和汶川兩縣之間,四個山峰分別被稱為大姑娘(5,025米)、二姑娘(5,276米)、三姑娘(5,355米)和四姑娘(6,250米,又稱么妹峰),或簡稱為大峰、二峰、三峰和四峰。四姑娘山各峰的高度有不同說法,以上只是保守數字。四個山峰之中最矮最易攀登的是大峰,之後層層遞進,四峰則是只有少數人能成功攀登的高難度山峰。據當地導遊所講,自80年代首登之後,至今成功登頂的不過百人。
- 初登雪山 手足無措
話說在前頭,這是我第一次登雪山。對一般香港人來說,雪山是既美麗又遙遠。香港的山都不過千米,又不會下雪。我之前登過最高的山只有三千多米,因此擔心出現高山症等問題。除了缺乏攀登高山的經驗,因為很少外遊,我連踏足雪地的經驗都沒有。在香港經歷最寒冷的經驗只是在大帽山過夜等日出,零下十多度的冰天雪地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對我而言實在難以想像。出發前我不停參考其他遊記,衡量山上的風險,估計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後添置裝備,最主要是禦寒衣物:帽子、保暖內衣、羊毛襪及羽絨等。雪地用的鞋和雪褲,則打算在登山前到日隆鎮租用。為預防高山症,我準備了藥物「海拔適」及止痛藥等。除了裝備,為了訓練體能,我也有跑步及長途行山。另一方面,要買一份保障範圍包括5,000米以上登山的旅遊保險也是一個難題,可幸最後都成功找到。最後的任務就是借電池,因為在寒冷的天氣下,鋰電池電量會迅速消耗,所以我向朋友借相機電池,以免「有靚景都影唔到」!
我們今次的行程安排有點特別,首先我會和Sindorei兩個人一同登大峰,之後Sindorei會自己挑戰三峰,兩個行程都是當地導遊為我們安排。我們由香港直飛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在成都入住了一間「平靚正」的青年旅舍,第二日就由登山公司安排司機,把我們由成都送到日隆鎮。我們下午才到達日隆鎮,食過晚飯後就要休息,準備明天登山。很多人會選擇在登山前先預留一日時間遊覽風景區,先適應高海拔再登山,但我們為了節省時間就直接登山。那天晚餐相當豐富,有松茸炖雞。我除了上樓梯時有些氣喘,基本上沒有高原反應。日隆鎮海拔高度約3,160米,11月份晚上的溫度接近零度,而山上則更冷,開始有積雪。第二日出發時,和我們同行的是一位導遊及兩匹馬。一匹馬是背負行李用品的,另一匹馬是預留給我們騎的。我們一離開小鎮,就要先上一段斜坡,上到山脊,由於未適應高原,這段斜坡我走得非常吃力,好不容易才走到山脊上的草原,在這片草原可以看到四姑娘山全部四個峰。登上山脊後的路比較好走,只是微斜,但因為仍未適應,即使緩緩的斜坡已經走得很辛苦。

- 廢青登山 騎馬住屋
中午我們在一個休息站吃午餐,導遊有為我們準備乾糧,休息站也有熱食和熱水出售。為了保持體力,在導遊勸說下,我下午改為騎馬上山,開展我的「廢青登雪山」之旅。雖然由日隆鎮到大峰營地可以騎馬,大大減少了體力消耗,但因為不習慣騎馬,所以都是屁股受罪。到了大峰營地,有幾間石頭小屋。我繼續貫徹「廢青登雪山」模式,晚上付錢住石屋,而Sindorei就開動「登山達人」模式,自己一個睡在外面的帳篷中。我們剛到營地不久就開始下起小雪,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雪,感覺只是像發泡膠。這一晚的伙食不好,雖然有很多個菜,但是幾乎沒有肉,我們亦沒有投訴什麼,只希望快點吃完去睡,為凌晨登頂作準備。睡覺前我一直都在室外,因為穿了很多衣服,所以不太覺得冷,營地的前方就是兩座不知名的大雪山,晚上可以看到很清晰的銀河。當晚的營地除了我們兩人,還有一對四川情侶、三個香港人和一個澳門人。我們之中,只有澳門朋友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他半夜因為頭痛開始大叫,向導遊買了兩支氧氣後開始平靜下來,但因為狀態太差,放棄了登頂。


- 積雪不深 安全易行
我們清晨起床,吃了簡單的早餐就出發登頂。而由大峰營地到大峰峰頂是一段長2公里、攀升約800米的山路,算是比較斜,有一兩個位置要手腳並用攀一下,但路真的很短,所以不太困難。經過一天的適應,這次上坡我感覺輕鬆多了,默默地走着走着,已經到達埡口(山坳),而路上開始有積雪。雖然有雪,但由埡口到山頂,有不少路段都設置了欄杆,相對安全易行。這個季節的積雪不深,最深只到小腿,我連雪褲和冰爪都沒有用。我們用了大約一個多小時上到山頂,還沒有天光,我們就在等待日出。這是最最最冷的時候,我們在山頂欣賞了非常動人的日出,白雪反映着晨光,我們都不顧寒風,脫下手套拍照。在山頂上站久了,雖然身體還是暖的,但手指和腳指差不多冷得沒有感覺。我們快快跑下山,回到營地準備離開。


- 狂風擋路 遺憾三峰
我們當日下午兩時就回到日隆鎮,我們休息過後Sindorei就準備明天去三峰,而我就輕輕鬆鬆到長坪溝遊覽。長坪溝是發展完善的旅遊區,非常適合遊客,但行山人士可能會嫌太輕鬆。我在山下一直都關注Sindorei的情況,直到第二天才知道他登三峰失敗了!他一早已經由營地出發到達三峰埡口,但是風實在太大,人都無辦法站直,如果勉強上攀隨時會被大風吹下山。和導遊商量之後Sindorei決定放棄下撤,我們也趕在同一天回到成都。
總體來說,四姑娘山大峰的確是一個入門級的雪山,適合我這類新手。如果用我的「廢青登山法」,騎馬住石屋,真的頗輕鬆。當然高山反應和寒冷天氣也不能輕視,出發前要準備足夠衣物和裝備。登四姑娘山建議聘請當地登山公司的導遊,可以在未出發前,向導遊詢問行程細節。
原刊於《風火山林月刊》第二十四期 2018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