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不只陶淵明如是,不少都市人都有共鳴,選擇出走戶外,尋找自己的桃花源。Picnic Diary博客的Cornelia(Corn)偏愛野餐,3年前發起人生Project,辦100場主題野餐,以節日、卡通人物及國家風格等等主題,配以貼題的擺設、小道具,將食物放在精緻的碗碟上。她不怕麻煩,為朋友準備一個個別緻的主題野餐。不少人都鍾情戶外活動,野餐露營者不絕,但不是人人都會和Corn一樣,帶上野餐籃、瓦杯茶壺、木盤餐具,更多人貪方便,大量使用即棄餐具,享受山林的同時,也是破壞環境。然而有有心人因為愛山,所以更珍惜大自然,推廣減少使用即棄塑膠,她就是環保產品店搞乜東東店主陳家詠(陳Wing)。一般山友只知無痕山林,她更進一步,推崇無痕飲食。一種戶外,兩種態度,其實沒有抵觸,更是如出一轍。無論你想享受一個主題野餐,還是關注環保,其實都是出於關顧,對人的關顧,對自然的關顧。
記者:任盈 、華嘉昌
攝影:梁遠逸、Sindorei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野餐計劃進行了3年,Corn的100場主題野餐至今辦了90場野餐,貼題的美食、擺設、餐具琳琅滿目,每次主題各有特色,可是同樣一致,都是與家人、朋友分享食物,分享話題,分享快樂。她既愛這些小時光,也愛給予她這些小時光的草地,她示範了90次,如何野餐不必用上大量即棄餐具也不必浪費,愉快地享受自然,珍惜自然。

Corn開始野餐是受台灣女生Sandra與Wan Ting的啟發,她們在英國留學時開了博客Project Picnic,網誌上有一句句子被放大:野餐是一場華麗的冒險。Corn也在香港這片石屎森林,開展冒險旅程。在難得和暖的一月天,我們跟Corn去了大埔元洲仔公園,以採訪為名野餐。這次野餐是無印主題,走簡約日系風,Corn的弟弟買了一大包無印零食,Corn則大包小包,為我們帶了三大張野餐墊,還有沉甸甸的兩大壺熱水,當然不少得溫暖的木頭餐具。在冬日的太陽下,她一邊攤開墊子一邊說:「帶多點墊子有好處,野餐後可躺下來休息。」她嫻熟地在草地脫下鞋子,踏上藍色格子野餐墊,在格子的一角花了10多分鐘擺盤,將朱古力、蛋糕及炒飯放在木器中,擺了一次不合心意,又再換位置,「好了。」她站起來拍了數張照片後,彷如女主人,招呼我們坐下來。
記者看着她仔細地擺盤,不禁要問這位女主人可是完美主義者?她坦白地說:「我是呀,所以你看我擺盤時,都要放對自己喜歡的角度,呈現自己想要的場景。」Corn於2014年開始寫Picnic Diary,她計劃寫100回,至今寫到90回,記者以為博客上的華麗風照片,是完美主義者精心製作,至少會有相機兼腳架,再拍好幾個角度,但擺盤後Corn只隨手拿出iPhone拍下來,她笑說,「已經要帶很多東西了。」拍了數張,就叫大家趕快開餐。

- 求婚野餐 甜蜜難忘
Corn開展這野餐計劃,源於喜歡戶外的心,「我很喜歡草地。」Corn坐在野餐墊笑着說,而她的老公同樣喜歡戶外活動,鍾情行山、露營,她也曾到城門水塘及鶴藪行山兼野餐。野餐除了一大夥人外,也是他們倆的甜蜜時刻。她最難忘的兩場野餐,也是與老公一起的,一次她形容為「事出突然」,一次是精心策劃:2015年的Boxing Day,她老公提議不如去大嶼山迪欣湖走走,當天他們只帶了一盒士多啤梨,可是到場後Corn發現老公帶她去的地點已裝飾得漂漂亮亮,還有一排三角旗彩帶。原來是老公事先找朋友悉心準備,那天要求婚了。另一次是拍訂婚照(Engagement Photo),選址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拍攝,她說:「我可以搜羅自己喜歡的食物、餐具,還有花材,我很滿足。」當天準新娘穿了一條簡單的白裙,準新郎穿了一身粉藍色西裝,他們帶了整套的田園風茶具杯碟,甜點放滿兩層下午茶架,沉浸新婚的喜悅時,她也細心思考可如何重用,她寫道:「完婚後餐具和花材可留用於新居或轉贈他人,不會造成浪費。」

- 草地自在 厭倦行街
Corn是心思慎密的女生,一場野餐要考量路程、食物、主題,還有希望盡量不要浪費,如只為配合該次主題的道具,預計只會使用一兩次,她寧願放棄。採訪當天,木器、膠盒、杯子都可重用,採訪當天的果乾麥包,也用可重用的袋子盛載。可是她說人多的野餐,都會難免用紙杯紙碟,但朋友跟她野餐幾次後,都會自備餐具。在多篇日記中,野餐籃及瓦杯頗頗出場,Corn喜歡波點及田園玫瑰風,有不少珍藏,如路程不遠或有朋友駕車去,她也會帶珍藏野餐。主題野餐到底是如何定下主題?Corn說,主要跟顏色、節日、季節,有時由朋友建議,例如曾辦小王子主題,朋友出動自家餐具,有時也會跟從某些品牌的風格,例如今天的無印主題。她也會自製小竹籤增添氣氛,「會印公仔再加上牙籤,變成一支Stick,放在食物上,令它豐富一點也貼題一點。」



開始野餐冒險前,她與朋友的聚會也與不少人一樣,不外乎吃飯、唱K、行街、看戲,「但當你去了很多次之後,就會覺得很悶。」她說人越大,就越不喜歡人多的地方,而且出外吃飯還限時限刻,有時餐廳僅給予1.5小時。野餐讓她呼吸到自由的空氣,「你來野餐,不會有人趕你走,你坐幾多個小時,說話大聲點也沒問題,而且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採訪當日,記者就跟Corn由下午三點左右,野餐到天黑。
這場野餐冒險更走出香港,她跟朋友曾到日本、韓國、台灣野餐,她說朋友比她更興奮,「其實都不是我自發,而是朋友提議野餐,然後我說好呀!」她說在外國最不同的是有很多未知數。「選擇食材時,會發現當地有什麼好吃或道地的美食,其實拼湊出來的感覺很快樂。」在台灣花蓮的七星潭海邊野餐時,雖然沒有草地,但她說感覺很舒服,「在石灘上,環境令你很放鬆,可以一起看看浪花,一樣享受。」
- 媽媽參與 相聚一刻
因為野餐,多了很多與朋友家人相處機會,Corn說有些組合也令她意外及深刻,其中一個是Corn的媽媽,她媽媽問:「為何你跟朋友去野餐,不跟我去野餐?」最後計劃成行,去了佐敦谷,她說媽媽比她更興奮,特地準備意粉、雞翼,「其實我也頗意外,因為我想長輩未必喜歡這個環境、玩意。」但原來退休後,媽媽也開始行山,享受戶外環境。另一個組合是大學同學,出來工作後沒有聯絡,但野餐就成了大家重新聯絡的契機。「大家工作很忙,可以有兩三個小時這樣的時候相聚,是十分難得。」
野餐是冒險,也是一場修行,100回野餐計劃快將完成,Corn說她更學會享受當下,多於着重準備多少。「一開始想訂不同主題,想準備得充足點,如買不到想要的食材會介懷。但現在我發現野餐最重要是跟朋友分享食物、分享話題,所以也不用太介意當天準備了多少,拍的照片美不美。享受當下,就是最重要。」
原刊於《風火山林月刊》第二十四期 2018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