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賽零垃圾? ──綠惜盛事不是夢
香港人越來越追求健康生活,行山、跑步漸受歡迎,大型跑步比賽及山賽都像雨後春筍,多不勝數。可是大型比賽後,滿地紙杯、膠樽如山、垃圾筒爆滿的景象卻歷歷在目,彷彿大型比賽和垃圾就是畫上等號。作為長途山賽常客的她,就認為山賽都可以很環保,甚至可以零垃圾,她就是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的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Vivien),而這些符合環保原則的賽事,就是綠惜盛事(Green Event)。

記者:華嘉昌、任盈
攝影:史雷杰、Sindorei
訪問當天是綠惜地球的大日子,是日舉行第二屆撐綠惜慈善夜行(下稱綠惜夜行)。活動開始前,記者與Vivien相約在北潭涌傷健樂園的集合點,先做訪問。甫到埗不久就看到Vivien,打過招呼後,她又再繼續張羅。訪問前記者已看到起點的垃圾筒被貼上醒目的標語:「場內有回收筒,請多走一步。」補給站不見紙杯、紙碟或獨立包裝食物,反而是如雜貨店般,放了一桌子大罐的餅乾、果仁,熱飲用食堂才有的大鐵壺盛載。這時Vivien拿着保溫瓶走來,微笑道可以開始訪問了。站在台前,她由自己的山賽經驗說起。
- 拒絕即棄 跑手帶隨身杯
Vivien於兩三年前開始鍾情山賽,去年就完成三個100公里或以上的比賽,包括樂施毅行者(100公里)、環伯朗峰(UTMB)的CCC賽程(Courmayeur Champex Chamonix,101公里),及環大帽山越野跑的TTF元打火賽程(元朗、打石湖、火炭,115公里)。她的環保工作已進入第二十個年頭,和長跑一樣漫長。她長久以來關注香港的垃圾議題,2016年加入綠惜地球後,致力推動Green event,推廣大型活動中的減廢措施。
「香港人平均每日棄置差不多600萬個膠樽到填堆區,香港其實得700萬人,為什麼每日會丟600萬個膠樽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但其中肯定會大量棄置膠樽的,就是跑步比賽。」作為跑手,又是環保工作者,Vivien慨嘆大部份比賽都沒有做好回收減廢。浪費非必然,她曾到日本及韓國等地比賽,當地跑手的環保意識和賽事的回收措施,令她留下深刻印象。「比賽沿途都沒有垃圾筒,參加者要把垃圾一路帶到終點,義工隊就在終點設置不同回收和垃圾設施,讓跑手處理自己的垃圾。」不只是海外賽事,本地比賽的環保意識亦有改善, Vivien幾年前參加The North Face的50公里賽事時,大會已不會派發即棄紙杯,要求參加者帶隨身杯。這些比賽經驗啟發Vivien日後在各大比賽推動Green Event。此後,她和不同比賽主辦單位合作,包括樂施毅行者、新創建勇跑地貌王、康宏圖騰跑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慈善跑等,令到比賽中的環保意識更見普及。
- 源頭減廢 真正保護郊野
政府近年大力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對山友可說耳熟能詳,Vivien卻強調「自己垃圾自己負責」,兩者有什麼不同?「自己負責的意思是再進一步,現時政府已經撤走山徑上的垃圾筒,即使行山人士將垃圾帶回市區丟棄,但其實最終也是丟回堆填區,說到底堆填區也是郊野地方,其實是兜了一個圈。」Vivien回憶以前到清水灣植樹時,填堆區面積比現時小,惟現時堆填區變得越來越大。她指無論擴建填堆區或興建焚化爐,都會犧牲郊野用地。「自己垃圾自己負責」即是為自己製造的垃圾負責,消費前三思而行,丟棄垃圾前也應盡量回收,才可有效減少垃圾量,也是間接保護郊野。
香港人貪快貪方便,喜歡用即棄用品,推動Green Event更不容易。「曾經有主辦機構跟我說:這些是Good to have,但不是Must have。」如果需要額外人手和成本,不少比賽都放棄環保措施。Vivien指出:「在香港丟垃圾是零成本,長年累月下,令大家覺得自己不需為環保負責任,但其實環保是每個人、每個團體的責任。」那如何吸引比賽主辦支持環保措施?Vivien指需由Marketing(企業形象)入手,「其實不少大型活動都是推廣健康生活,環保和活動主題是一致的,環保措施可提升整個活動形象。」當然事情有兩面,也有主辦單位因為環保措施不足,屢受負評,形象受損,才找Vivien幫手救亡。Vivien勸說,不要受到批評後才開始考慮環保,因為網上新聞不會消失,負評會跟着活動一世。
綠惜地球致力推動Green Event,他們自己舉辦的綠惜夜行當然亦有完善的環保回收措施。第一屆的綠惜夜行有大約600人參加,不少參加者都會自備水樽和餐具,活動後只有不足兩袋垃圾。Vivien笑說:「其實唔係好滿意,如果廢物量可以接近零,就更加好!這是我們的願望。」第二屆綠惜夜行有約700人參加,大會亦有提供熱食熱飲,並繼續要求參加者自備杯和餐具,將垃圾帶走及回收,活動後只丟棄一袋約7.5公斤的垃圾。參加者Ivan表示,有自備水樽和帶走垃圾,他覺得這是行山的基本知識,並認為香港山友一般都注重環保。另外,已經第二次參加綠惜夜行的Kevin和Jean表示,他們有自備水樽。他們認為事前有所準備並不會太麻煩,自備水樽和家居垃圾分類都已是生活的一部份。

跑街也好,跑山也好,都有終點,但環保工作這條長跑路不但似是沒有終點,更好像停滯不前。「最沮喪是差不多20年了,我依然在做廢物議題,而廢物量並沒有真正下跌。我時刻都在檢討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我並不是特別沮喪,只是會想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是日夜行活動來到尾聲,天也黑了。Vivien忙碌了一整天,沒有半點疲態,但說起香港的垃圾問題卻有點唏噓。貫徹長跑手的堅毅性格,Vivien沒有因為困難而氣餒。「我個人就好正面,雖然有時會迷茫,暫時未必可以想到解決方法,但我對於未來有正面的想像。事實上,整體環保意識是有提升,跑友的意識也明顯提升。」推動更環保的山賽,不但需要環團推動,更需要不同團體和參加者支持。Vivien講過一句說話:「環保就是正能量、信任尊重、We。」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她口中所說的「We」。
綠惜夜行的環保措施




原刊於《風火山林月刊》第二十四期 2018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