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nVoyage】大欖涌水塘

談起「港版千島湖」,就會想到新界西的大欖涌水塘及西貢太墩。大欖涌水塘位於新界西的大欖郊野公園,在1957年建成,是香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個興建的水塘,原本的山丘如今成為水塘中一個個島嶼,因而獲得「港版千島湖」的美名。我一聽到千島湖三個字已沒有抵抗力。週末想輕輕鬆鬆行山,享受大自然風景,所以這次取易不取難,選擇BB級大欖涌水塘風景路線,同場加映「新手進階路段」,內藏俯瞰千島湖的秘位。

我們由屯門西鐵站出發,到屯門新墟街市乘43號小巴,到達起點掃管笏村。下車後會見到天后廟,在左邊的陳屋村起步,沿大馬路行20分鐘後,會到達麥理浩徑分叉口,選右邊有車閘的路口上山,全程是石屎路。開始上山的路段較斜,而且沒什麼景觀,不過很快就會看到「第一個影相位」。

我們之後繼續向上走,視野亦越見開闊。我們走走看看又拍照,走了約3小時,就到達政府特意興建的觀景位置,我稱為「標準觀景台」。這裏的景觀開揚得多,可以看到不同大小的「千島」景象。

以下路段是「新手進階路線」,只花10分鐘,但沒有明顯路徑及有些位置或需手腳並用,所以這段小路大家要量力而為。路線的入口於「標準觀景台」附近,從觀景台旁邊的山路口進入,旁邊有個藍色臨時廁所。從入口拾級上幾十米後,會有一條不太顯眼的小路,整條路由大石組成,沿石而爬,去到再高一點的位置,「千島湖」就正正在我腳下。我未見過真正的千島湖有多狀麗,不過這個藍天襯托下的「迷你千島湖」,已經令我們好興奮。

image11

在越高位置,欣賞到的「千島湖」會越美,但若想由另一條可以去到號稱「觀景最高位」的地方,就需經麥徑,再直上紅水山,聽說那條路黃沙碎石多,要有充足行山裝備方可前往。

image14

停留差不多一小時後,我們趕在天黑前沿路撤回。今天大部份路段都是石屎路,沿路頗多樹蔭,在陽光普照的日子上山都不算太辛苦。好簡單的路線,好滿足的一天。行山從來都不該是一個負擔,以自身能力選擇一條適合的路徑,好好在山上享受與朋友或家人的美好時光,就是最美好的假期。

撰文、攝影:CC

image15

 

CC拆.jpg

原刊於《風火山林月刊》第二十二期 2017年10月23日

立即訂閱,享受每期精彩內容,和我們一起翻山越嶺。

facebook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