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龍斗峰

香港有名字的山,大大小小約有300餘座,還未踏遍,心中卻想試登香港以外的山,最近又方便的當然是中國內地吧!若提起韶關登山,想必大部份人的腦海裏會浮現丹霞山,我們這次卻選擇較少人提及,但山勢更險要的龍斗峰。龍斗峰,實名是龍鬥輋,位於韶關,高海拔1,349米,4座山峰相連,山勢恰似伏龍。上網查找一輪,原來龍斗峰全程僅13公里,但勝在奇、險、峻。由於其挑戰級別難度及危險性皆甚高,因此亦被稱為「廣東K2」。是次「勇者鬥惡龍」之旅一行三人,經過兩星期準備,帶齊充足裝備出發,挑戰是次主角——龍斗峰。

撰文:史雷杰
攝影:Sindorei

DSC_7760(A)

起初預定行程是乘火車,凌晨到達紹關,早上出發前往龍斗峰的起點:山腳的林場。登龍斗峰路線從林場起步,先直上1,200米的龍尾,再跨越兩座龍中,最後登上龍頭,下山後回到林場作結。是次小隊計劃於山上露營,耗時兩日一夜,而食水、登山裝備、露營物資加上相機腳架鏡頭等攝影裝備,每人登山負重超過15公斤。

旅程開端是一段痛苦的小插曲。凌晨抵達紹關後小睡一會,早上起來便坐出租車前往龍斗峰林場。誰知出租車司機提早放下三位勇者,我們多走了7公里才到達林場,又走了一段車路才入林。龍斗峰和香港的山路感覺完全不同,除了絲帶外,不會有路牌或標示。穿過樹林後,視野變得較為廣闊,抬頭可見龍斗峰的第一關——龍尾。龍尾高約1,200米,初段坡度不斷上升,多處需要攀爬,有些直壁甚至接近90度,但有充足手腳位,不算十分危險。越近龍尾頂,石級變得越大,有數處兩邊是懸崖,需要手腳並用。

  • 緊急露營賞銀河

登上龍尾後,可以看見龍中。龍中即龍體中部,分為龍中一及龍中二。從龍尾頂上看,距離龍中一並不遠,但其實是「近在咫尺,遠在天涯」,因為中間需要翻過數個山頭,有些高低落差超過100米,脊上寬度大概只有一米,更不時有大石擋路。短短的直線距離,走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到龍中一。此時已是黃昏,由於早上的小插曲耽誤了時間,三人相議後決定於龍中一底部露營過夜。山上雜草叢生,說不上是露營的好地點,但也只好將就。入夜後溫度漸降,我們沒有在外面多作逗留,各自回到營內睡覺。晚上10時左右,我醒了過來,探頭一看,滿天繁星數之不盡。前方龍中的山體,配上星空背景,誘使我走到營外,拍下難得的龍斗峰星空。我拍了大約兩小時,戴了手套的雙手也凍得快沒有知覺,這才回到營內繼續休息。到了凌晨3時,我被營外咔嚓咔嚓的快門聲吵醒,原來銀河剛從龍中一方向升起,同行友人正拍攝,我當然也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又爬出去拍攝動人的夏季銀河。

DSC_7151(A)

17807565_1169382273170930_916670781757648450_o

  • 負重攀險過龍中

翌日早上,我們商量後認為不夠時間完成全程,決定於龍中後另覓路線中途離開。我們花了不到一小時便到達龍中一的頂峰,那裏有指示離退出點還有兩公里。龍中一到龍中二的路程是兩天行程中最危險的,龍中的路除了窄,更需要不斷上落。到達龍中二小休後再次出發,前往龍頭前的埡口落山點。根據地圖顯示,龍中二離埡口不算太遠,但走着走着,發現也要翻越數座小山。從山頂可以看到之後的路,但需以極強坡度不停上落才能到達。最深刻的是到達埡口前的石河,鬆散的小石加上陡峭的路,我們都走得十分小心。

DSC_7773(A)

17835036_1169382419837582_5923822538479809982_o

約正午時份,終於到了埡口前的山坳,我們選擇由這裏走小路下山,但前方迎接我們的是45度的下斜斜坡,厚厚的樹葉令人不斷滑下,只好盡量捉緊疏落的樹幹保持平衡,但高難度換來的是高效率,短短30分鐘,已下降至海拔700米的高度,在此處路胚較為清晰,而我們終於看見除我們三人以外的登山客,跟他們說起我們於山上露營,他們也嚇一嚇,原來他們走過龍斗峰數次,但都是單日輕裝急攻。道別前向他們問了路,知道剩餘路程不遠,令我們仨無意中加快腳步。下午兩時左右終於走回車路,林場就在前方。沿路走着,往右邊望去是龍斗峰的整個側面,邊走邊暗嘆其宏偉的山勢,也不禁讚了讚自己可以負重完成旅程。

17834096_1169382453170912_440288271834919427_o.jpg

總結旅程,龍斗峰雖然崎嶇,但在晴朗天氣下不算很危險。是次旅程的主要難度,在於三人的負重量。登山途中,總令人感到疑惑,到底自己能否登頂,但只要不放棄,一步一步終能完成目標。是次未能連龍頭一併完成,下次有機會一定要輕裝再度挑戰!

DSC_7801(A)
遠征龍斗峰的三人小隊:(左起)華嘉昌、史雷杰和Sindorei。

原刊於《風火山林月刊》第二十一期 2017年5月16日

立即訂閱,享受每期精彩內容,和我們一起翻山越嶺。

facebook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