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遊山之國

傲遊山之國

-遠征尼泊爾Annapurna Base Camp

FUDC2270(A)

喜馬拉雅山脈(Himalayas)橫跨亞洲多國,在世界十大高峰中,有八座正是坐落於尼泊爾及中國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而尼泊爾更被稱為「眾山之國」。珠峰、喜馬拉雅等名字,聽起來遙不可及,但其實即使體能一般,也能登上某些高峰的基地營(Base Camp),今次我到尼泊爾攀登的Annapurna Base Camp就是其中之一。

撰文、攝影:梁遠逸(兩日)

FUDC3848_1

電影《珠峰浩劫》(Everest)中,主角一行人攀登的,正是坐落於喜瑪拉雅山脈上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The Everest)。我自問能力有限,未能完成此抱負,但仍可到尼泊爾境內、同屬喜瑪拉雅山脈的安娜普娜山的基地營(Annapurna Base Camp,下稱ABC),成功走了一趟。

先作個簡單介紹,在世界十大高山中,有八個坐落於尼泊爾;峰高8,091米的安娜普娜山就是其中之一,排名第十;今次我跟旅伴們攀登的ABC,則位於約海拔4,020米。

今次行程由當地旅行社安排,費用為每人450美元,我們一行三人共1,350美元(約1.05萬港元),包一位導遊及兩名搬運行李的Porter,以及全程九天的三餐及住宿,可謂相當方便。甫到達首都加德滿都,我們在酒店小睡一晚,翌日便一早乘搭內陸機往小鎮Pokhara,而導遊Divash也在該處接應我們,即日開始旅程。

  • 小村五臟俱全

首兩天我們走的都是較平坦的路,難度不高。有趣的是,我們發現原來整個山脈上都遍佈小村莊。這些村落大者由50餘個房屋組成,小者可能只有兩、三戶,這些房子依山而建,主要是為給行山人士歇息的餐廳與Guest House。

FUDC0363_1
山中的小村落。

很多朋友問我,九日行程是否在山上餐風露宿,難過非常?答案實在令大家失望:非也。該類山上的Guest House其實五臟俱全:燈油火蠟、洗澡熱水,某些甚至設有WiFi(龜速就是了),基本上都讓山友無從挑剔。其實來尼泊爾遠征,我們要求的只是一個容身之所,其他的我們都當作是Bonus。

  • 霧裏登峰追日

第三天早上,我們4點起床出發,為的是到行程上唯一的山峰 潘恩山(Poon Hill)山頂,希望趕看日出。潘恩山本來可以不納入行程之中,若是如此,更可縮短一至兩天行程,但因為能遠眺雪山和有名的魚尾峰,景色壯麗,於是我們決定一試。可惜天公不造美,從2,800米上到去3,210米,只能遠眺霧海,放眼都是雲霧。真的只能感慨:行山美景,還是要看緣份。

FUDC0472_1
潘恩山(3,210米)

悔恨不能帶來美景,還是繼續走吧!第三天是天氣最惡劣的一天,整天都相當潮濕,午飯過後甚至還下起雨來。在這裏不得不提,這個旅程沿路的道路實在鋪得相當平坦,上下坡的地方,有七成也鋪有整齊的石級,好讓行山客在下雨時也不至滑倒;當然,會否破壞山區的原始風貌又是別話。

中途的一個景點,是一條淺溪上佈滿大量人工石塔(見圖),導遊解釋,是當地人為往生者造的,塔建得越高,死者離天堂的距離就會越近,那升天就會變容易,相反,若塔倒了,往生者可能就要下地獄,所以Divash都叮囑我們小心一點(雖然語氣略帶輕佻)。

FUDC0565(A)
紀念先人的石塔。
  • 早晨,魚尾峰
FUDC1769_1(S)
莊嚴的魚尾峰。

第四天後皇天不負有心人,總算捱出個日出來。我們所住的村落Chomrong,可說是到基地營前最大的村莊,貫穿整條村莊的逾300級樓梯是她的標誌,而村莊正正向着安娜普娜山與魚尾峰的方向。早上萬里無雲,魚尾峰的形狀清晰可見,第一次看着世界的高峰,的確有種神聖莊嚴的感覺。我們吃着多士,喝着熱騰騰的咖啡,就這樣在美景前,過了一個懶洋洋的清晨。

不知是否越行越高的關係,自這天之後,每一天的天氣都變得相當規律:不論前天晚上天氣如何,凌晨4點後天空必然清澈無雲;9時後陽光猛烈;午飯後雨雲累積,2時至4時開始風雨飄搖,或有暴雨或見冰雹。所以我們都加快腳步,希望每天可以在3時前到達目標村落。

這天的路有點令人沮喪,明明我們繼續上山,但偏偏今天要先沿大路走下800米,好比一座大東山。也就是說,下一天又要攀上同一高度,感覺就像白走一趟。還好沿途風景宜人,尤其是長長的吊橋,配上當地標誌物彩色風馬旗,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走着、照着,都忘了勞累。

  • 冰雹突如其來

還好第五天我們早早出發,不然可辛苦了。這天的路程是精華路段之一,兩旁都是雪山風景,佈滿白雪的峭壁延綿不斷,往前方延伸,加上天氣明媚,每一步都像在畫中漫步。

我們當天的原定計劃,是先經過魚尾峰基地營(Machhapuchhre Base Camp,下稱MBC),然後直接攻上終點ABC,在該地逗留一晚。「You guys walk quite fast.」導遊Divash經常這樣說我們,大概因為是香港人習慣吧?其實我們又沒有特地加速。所以中午12時已趕至MBC用餐。不過到達MBC前,我們已深知不妙,因為天上開始聚集烏雲,10時還是藍天白雲,11時已經變得灰灰暗暗,隱約還聽到雷聲,所以我們都加速趕路。還好我們腳程快,在MBC點餐後不久,外面竟下起冰雹來,雖然體積只有花生大,但也夠行山人士受了,而且雲霧湧至,能見度瞬間剩下20餘米。在這種天氣下,Divash也表示不能前行,要是3時冰雹還沒有停,那只好在此逗留了。

FUDC2303(A)
MBC(3,703米)

其實這樣也沒甚麼,只是第二天要一早起床攻ABC罷了。我們在旅途中認識了一位德國山友,他跟友人們正在征服需時20日的安娜普娜環繞線(Annapurna Circuit),實在令人佩服。談笑間我們不時探首窗外,冰雹毫無減少勢頭,只好放棄作罷,就地休息。其實唯一弊處是,因為我們已身處3,700米山區,晚上屋內冷得誇張,實在是啤牌也不想玩。而在冰雨中,我們仍一路看見捱着冰打的行山者到來,大家都被迫滯留,但亦因此晚飯時間熱鬧非常。

  • 夜闖終點ABC

凌晨4時我們已整裝待發,往ABC出發去。原來這時雲霧早已散去,遺下的是夜空中的繁星與銀河,可惜沒有早一小時起床,不然我大概會拿着相機忙個不停。往ABC的山路明顯與早日不同,路上鋪滿冰粒與雪粒,大部份範圍都有淺淺的積雪,還好雪粒不滑,也沒有結成冰面,所以不使用冰爪也能輕鬆走過。上山的路上,你並不孤單,因為前一天實在有太多旅人留在MBC,所以路上其實出現了一條人龍,每人手執電筒頭燈,場面浩浩蕩蕩。

FUDC3612(A)

走着走着,天也漸亮,隱約可以看到一線曙光從日出方向照向山上,感覺有點夢幻。一小時多後,總算抵達終點ABC。這裏沒有電影中珠峰基地營的陣容,有的只是跟沿路村莊一樣的客棧,始終沒有珠峰那麼有名嘛!細看之下,建築物都掛有一條條冰柱,氣溫可想而知。走到這4,020米,有Blogger曾說上到這裏後,感動得哭了出來。我們還好,大概因為旅伴經歷了神山,我也走過地獄一般的印尼林賈尼火山(Rinjani),感動就沒有,滿足感還是爆棚,始終破了自己紀錄。

導遊指了指遠方,我們就跟他們走到比基地營再高一點的地方(GPS標高4,100米),此處被相連的山脈包圍,放眼望去就是雪山,腦海中想到的形容詞,除了冷,就是渺小。

FUDC3703(A)
風火山林的兩日(右)和兩位朋友:Donald(左)和Nicole(中)成功登上ABC。

 

FUDC3743(A)
ABC(4,130米)
  • 回程嘆真溫泉

拍照、打鬧了約30分鐘,是時候回程下山,因為有約兩日回程是沿路折返,要跑的景點不多,所以比上山更快。第八天我們來到村落Jhinu,這裏最聞名的是露天溫泉,疲勞過後,當然要試試!但這溫泉可不近,要從村莊走300米下山路,因為我們都進入放鬆模式,對這時的我們而言十分要命!

但那溫泉可是貨真價實,附近沒有任何加熱設施,就從山上的泉源流下來,溫度也相當適宜,旅人們都滿足地享受這大自然的恩惠,互訴多天的趣事。

因為九天行程中,大家的步速都差不多,所以遊人們總會在旅程中屢次互相碰上,我們幾乎每天都跟好幾個國家的人:波蘭、荷蘭、西班牙及意大利人遇上,當天晚上我們更相約一起拍合照留念。

  • 地獄巴士之旅

原定計劃是:我們先到山腳的小鎮,再改乘吉普車下山,豈料在中途的小鎮,我們看見有本地巴士可以乘搭,所以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嘛!我們就跳上巴士,省下路程。本地巴士實在有趣,即使車上滿座,加上行李重量,其顛簸程度仍好比七級地震。我跟當消防員的旅伴Donald發現,原來可坐上車頂,人一世物一世,當然要試試,豈料這才是地獄的開始。坐車頂的確過癮,可跟沿途路人打招呼,但車頂位置鋪着鐵架,我們坐在其上,屁股不斷撞向鐵架,足以使屁股痛得開花。沿路都佈有電線橫跨馬路,雖然已包着絕緣膠,但我們還是要不時低頭避開電線,過程非常辛苦,但其實還是很難忘。還好半小時後大家都要回到車廂,不然可頭痛了。

FUDC4195
屁股不斷撞向車頂的鐵架。

回到Pokhara,再次投入(較落後的)文明,山中九天沒用WiFi,其實沒甚麼大不了。我們與導遊們喝過啤酒道別,就繼續觀光之旅。看看哪天,我們再挑戰哪個高峰吧!

原刊於《風火山林月刊》第十六期 2016年5月18日

立即訂閱,享受每期精彩內容,和我們一起翻山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