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隊之初,黑夜定向】
中學時每年童軍都有夜行活動,闊別校園多年,於2013年春天突然想組織一個別出心裁的夜行活動,將夜行和定向結合,於是就有了「黑夜定向」的概念。在籌備定向過程中,認識了何Sir,令我有全新的山野體驗,對於行山亦有另一番領會,自此就產生濃厚興趣。於是第一屆定向結束後,就有組織行山隊的念頭。創隊隊員就是我(華生)、何Sir、兩日及Elaine。
風火山林,代表我對於山野活動的貪婪。風的自在、火的熱情、山的沉穩、林的悠閒,風火山林代表登山者四種不同性格(詳情請參閱「風火山林分類帽」),不同山友有不同追求,亦有人什麼都追求。多元化的山野活動都是我所好,所以三年以來,郊遊、野餐、露營、溯澗、綑邊、跑山、觀星、攀石,以至獨木舟……我們什麼都玩。
.
【是行山隊,亦是雜誌】
行山隊成立一年後,2014年7月起,「風火山林」同時亦是一本雜誌的名字。《風火山林》是行山隊附屬刊物,不僅是隊員通訊,亦為山友們提供各種山野資訊、路線介紹、山界熱話及專題報道。
在「萬呎登峰」中,我們記下遠征印尼林賈尼火山的點滴;在「躬耕藍天下」中,我們走訪長春社塱原農社;在「封塵跑衫再上路」,我們花了兩個月時間,採訪行山比賽派發免費跑Tee的浪費問題及回收情況。我們不單單是行山隊,我們還為山友追訪山野中的種種大小事。
.
【既是網媒,亦是紙媒】
《風火山林》是納米級微型行山雜誌,每兩個月出版一期,只有薄薄十數頁,如山友們不嫌棄,可以在我們的網頁上訂購。我們不是商業機構,所有工作人員無償/貼錢工作。只希望以小小平台和山友交流。
我們同時亦會將雜誌內容、行山心得及圖片,上載到我們的網站 hikingwindfire.com、Facebook Page,及Instagram,歡迎同道人找我們吹水、一起行山。
.
【為什麼要做山野新聞?】
不少人問我什麼是「山野新聞」?為什麼要做「山野新聞」?我的理由十分簡單,越來越多人行山,而山友們對山野資訊的需求漸大,但一般傳統媒體的記者缺乏山野知識,令到山野新聞錯漏百出。灣仔中峽寫成「灣仔縱合」;嶂上寫成「嶂山」;更甚者將伯公坳寫成行山意外黑點,將附近山頭的墮山、迷路全入伯公坳的數。山友不禁會問:伯公坳位於大馬路,怎可能迷路?哪有山坡可以墮?
財經記者要知道什麼是GDP,娛樂記者要認得明星,我們只要求「山野記者」要有山野知識,以專業服務山友。我們的山野記者都只是兼職義工,暫難處理突發新聞,因此我們的山野新聞以專題報道為主。
.
【之後呢…?】
我們這本家庭式作業的微型雜誌終於差不多兩歲,未來我們會發掘更多題材,做更多精彩報道。同時,也邀請大家與我們一起行山,未來行山隊會繼續陪着你走,雖未能許諾一生一世也不休,但會盡量舉行更多行山活動,讓大家在假日放下生活的重擔,吸一口清新空氣。
最後,除了要感謝同行的山友和讀者,還要特別鳴謝一班工作人員的無私付出。如果沒有你們肯陪我傻、肯陪我癲,也就沒有風火山林。
──華生(2016年5月12日)
【圖片說明】
左上:山野新聞「淨土戰士」專訪守護大東及泛非龍。
右上:行山隊一眾成員傲遊南丫島菱角山。
左下:專題「躬耕藍天下」,採訪長春社塱原農社。
右下:行山隊參加2015年雷利衛徑長征。